黄土高原中部晚新生代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变
【摘要】:正 黄土高原上的红粘土一黄土序列是中新世以来全球罕见的连续风成沉积,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以往无机指标研究表明这套完整的风成沉积可能都是东亚季风系统的直接产物,与西北内陆干旱化的形成演化息息相关。获具准确测年的长序列的植被演化记录不但有助于检验已发现和揭示未发现的重大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且对更深入、真实地了解中国风尘沉积的堆积及发育历史、东亚季风气候的起源与演化、中国西部现代环境格局的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及当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
|
|
|
1 |
吕厚远,刘嘉麒,储国强,顾兆炎,Negendank J,Schettler G,Mingram J;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J];古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
2 |
刘光秀,王睿,李世杰,李炳元,朱照宇;西昆仑山甜水海24万年以来生态环境演化的孢粉学证据[J];冰川冻土;1998年01期 |
3 |
马玉贞;吴福莉;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王维;;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红黏土8.1~2.6 Ma的孢粉记录[J];科学通报;2005年15期 |
4 |
孙爱芝;韩晓丽;张德怀;;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全新世植被变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5 |
张瑞虎;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太湖地区的古环境[J];古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6 |
李春海;陈杰;王伟铭;;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孢粉记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年02期 |
7 |
唐领余,李春海;青藏高原全新世植被的时空分布[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
8 |
顾明光;陈忠大;卢成忠;汪庆华;覃兆松;张素君;;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J];中国地质;2006年05期 |
9 |
孙爱芝;马玉贞;冯兆东;李霏;仵慧宁;;宁夏南部13.0~7.0~(14)C ka 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演化[J];科学通报;2007年03期 |
10 |
肖霞云;沈吉;王苏民;肖海丰;童国榜;;鹤庆深钻孢粉记录揭示的2.78Ma以来植物多样性演化及其与古环境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8年19期 |
11 |
刘玉英;刘嘉麒;汉景泰;;吉林辉南二龙湾玛珥湖12.0ka B.P.以来孢粉记录与气候变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
12 |
肖霞云;沈吉;肖海丰;童国榜;;云南鹤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植被与气候变化[J];湖泊科学;2006年04期 |
13 |
陈忠祥;宁夏南部回族社区生态环境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
14 |
赵大勇
,三贝
,刘国玲;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01年11期 |
15 |
张学成,王玲,乔永杰;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4期 |
16 |
孙长春;关于加快宁夏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1999年11期 |
17 |
海相涛;“两会”生态奏鸣曲[J];森林与人类;2001年04期 |
18 |
吕景峰,王光社;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辩证[J];陕西水利;2001年04期 |
19 |
邰源临,杨万政;沙棘在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20 |
宋宗水;新疆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