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疑源类全球分布
【摘要】:正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许多作者论及奥陶纪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布模式。本研究试图对奥陶纪疑源类古地理学作综合分析,分析所有已发表的奥陶纪疑源类古地理分区,以及全球分布模式,并在新近发表的古地理复原图上标绘某些奥陶纪疑源类重要分子。对以往文献的分析和标绘的结果使得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寒武纪期间,疑源类组合几乎没有生物地理分异。在寒武-奥陶纪之交,开始出现疑源类分
|
|
|
|
1 |
李军,袁训来;上扬子区Arenig期疑源类[J];地层学杂志;1997年04期 |
2 |
高联达;贵州独山翁项群上部孢型化石和它的时代[J];贵州地质;1993年01期 |
3 |
何圣策;江汉盆地通海口海4井早奥陶世疑源类化石[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4 |
许玩宏,尹磊明,郭福生,彭花明;浙江江山奥陶系宁国组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5 |
何承全,钱泽书;广西百色盆地早第三纪沟鞭藻和疑源类[J];古生物学报;1979年02期 |
6 |
许玩宏,张忠英,黄杰文,张海峰;贵州三都地区阿伦尼克期疑源类的发现及其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年03期 |
7 |
李军,王怿,Rainer Brocke;贵州桐梓奥陶系十字铺组疑源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
8 |
李军;湖南吉首大沱奥陶系九溪组疑源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0年02期 |
9 |
尹凤娟,薛祥煦;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0 |
高联达;四川龙门山下泥盆统甘溪组和谢家湾组疑源类[J];甘肃地质学报;1997年01期 |
11 |
高联达;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6年01期 |
12 |
曲立范,何卓生,董凯林;塔里木盆地早三叠世疑源类的发现[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6年03期 |
13 |
边千韬,尹磊明,孙淑芬,罗小全,I. Pospelov,O. Astrakhahtsev,N. Chamov;东昆仑布青山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奥陶纪疑源类[J];科学通报;2001年02期 |
14 |
张忠英,刘双;前寒武纪疑源类埋藏后收缩裂缝[J];科学通报;1990年20期 |
15 |
尹磊明;湖北宜昌黄花场早奥陶世疑源类的新类型[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4年01期 |
16 |
李军,袁训来;陕西宁强赵家坝组阿伦尼克期疑源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8年03期 |
17 |
洪天求,贾志海,尹磊明,郑文武;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的疑源类化石组合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J];古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18 |
高联达;西准噶尔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J];新疆地质;1993年03期 |
19 |
李军,王怿;塔里木盆地井下奥陶纪疑源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7年02期 |
20 |
许玩宏;黔南三都Etagraptus approximatus笔石带的疑源类化石[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