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交叉口机动车饱和度配时方法研究
【摘要】:分析了F-B配时方法延误计算模型的缺陷。证明了上海配时方法的结果是各个相位的饱和度为1。建立了饱和度配时模型,通过合理设置各相位的饱和度来确定周期时长。应用分析表明:F-B配时方法使车均延误仅比现状减少了1.65s;上海配时方法使车均延误减少了8.15s,但通行能力降低了422pcu/h;饱和度配时法使车均延误减少了8.95s,通行能力比现状略有提高。
|
|
|
|
1 |
邵春福;陈晓明;;信号交叉口行人定时控制方法研究综述与展望[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05期 |
2 |
方雪丽;韩印;顾杨;;基于公交优先的信号控制优化理论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0年02期 |
3 |
张卫华,陆化普,石琴,刘强;公交优先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
4 |
邹志云,陈绍宽,郭谨一,白立琼,常超凡;基于Synchro系统的典型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5 |
蒋思达;胡婷;刘亚楠;;基于信号配时的路网交通流分析及优化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
6 |
尚德申;石建军;;交通控制区域动态划分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年01期 |
7 |
方雪丽;韩印;;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优化方法[J];价值工程;2010年22期 |
8 |
刘红元;钱大琳;李珊珊;;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临界流量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4期 |
9 |
吴伟;时柏营;谢军;;面向交通控制的实时在线仿真参数标定[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10 |
胡佩峰;田宗忠;袁振洲;贾顺平;;交通运行管理中的可变绿波带优化(英文)[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01期 |
11 |
线凯;嘉捷;邵春福;;道路信号交叉口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研究[J];ITS通讯;2004年03期 |
12 |
刘敏;杨远祥;李映红;;信号交叉口红绿灯配时优化的休假排队模型[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8期 |
13 |
王秋平;谭学龙;;城市道路多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4 |
羊钊;李铁柱;过秀成;;基于VISSIM仿真的公交流量比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关系的研究——以南京市北京东路—龙蟠中路交叉口为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年04期 |
15 |
赵建玉,贾磊,王旭东;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交通流的模糊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9期 |
16 |
任思华;交通控制系统综述[J];广东公安科技;1998年02期 |
17 |
赵忠杰,丁恒,乔梅梅;两近距离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4年07期 |
18 |
于妍霞;姜桂艳;;城市交通拥挤的动态疏导策略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4期 |
19 |
关函非;陈浩;张柳;;信号交叉口广义延误模型研究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7期 |
20 |
段源华,陈洪仁,李元诚;干道交通控制的子系统比拟方法及控制时段确定[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