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马铃薯引进资源的晚疫病抗性评价
【摘要】:以从美国引进的338份马铃薯材料为试材,利用10个毒力不同的晚疫病菌株对其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当接种包括强毒性菌株J(含1,2,3,4,5,6,7,8,9,10,11小种)在内的10个不同菌株时,54份材料表现免疫反应,4份材料表现抗病反应。总体上,随着菌株小种组成的增加,马铃薯材料感病程度逐渐加大。根据接种结果推测,54份表现免疫的材料含有不同于已发现的11个主效晚疫病抗性基因(R1-R11)的新抗源。
|
|
|
|
1 |
柳俊;吴承金;胡诚;宋波涛;田振东;谢从华;;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的QTL标记评价[J];园艺学报;2007年02期 |
2 |
吴田;谢从华;;4种信号分子处理后马铃薯Star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3 |
唐萍;周荣丽;;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科技;2008年05期 |
4 |
李利锋;抗晚疫病的杂交马铃薯[J];农业科技通讯;1997年12期 |
5 |
孙秀梅,马金友,王刚,张原,金光辉;“大西洋”马铃薯化控防病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0年03期 |
6 |
;马铃薯秋播全苗增产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05期 |
7 |
陈伊里;王永智;滕宗璠;;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区划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1988年02期 |
8 |
陆恒;;贮藏中的马铃薯怎样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1年06期 |
9 |
阎万祥;;马铃薯选种工作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J];种子世界;1991年11期 |
10 |
胡百森;;江西南部蔗田冬季套种马铃薯技术调查[J];中国马铃薯;1993年01期 |
11 |
王福庭,刘月发,付盛山;高效棉田耕作新模式——棉薯套作成功原因浅析[J];河北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12 |
王文秀,蔡丽荣;喷施多效唑对套作马铃薯与玉米产量商品率及其淀粉含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1997年01期 |
13 |
官贵德;山区发展马铃薯大有作为[J];福建农业;1997年02期 |
14 |
傅秀荣,焦桂芝;马铃薯整薯蹲芽处理栽培抗灾高产[J];北方园艺;1998年02期 |
15 |
邵尾娇,高勇;马铃薯秋种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1999年09期 |
16 |
;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议通知(第三轮)[J];中国马铃薯;2000年02期 |
17 |
孔艳芹;许驰;;秋种马铃薯配套丰产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00年09期 |
18 |
甘信斗;公茂洪;孙业强;孔令泉;;拱棚马铃薯间作寒萝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00年01期 |
19 |
黄先群,毛堂芬,雷尊国,周利均,董颖萍;马铃薯生产概况及贵州脱毒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
20 |
;马铃薯的主要类型[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