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工程研究策略
【摘要】:晚疫病是马铃薯最严重的世界性真菌痛害之一,在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培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性的分子机制和研究策略,分析了基因工程抗病育种的发展方向,为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金光辉;吕文河;孙秀梅;白雅梅;李文霞;;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
2 |
李惠霞;刘永刚;王蒂;杨富银;;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条件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年04期 |
3 |
侯松青;;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
4 |
金光辉;白雅梅;孙秀梅;徐学谱;吕文河;;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培养基改良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7年06期 |
5 |
刘桂廷;;马铃薯晚疫病识别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8年02期 |
6 |
陈娟娟;;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策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
7 |
唐修文;;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1990年02期 |
8 |
从心黎,李灿辉,陈善娜,杨明挚;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农药应用概述[J];农药;2005年05期 |
9 |
柳俊;吴承金;胡诚;宋波涛;田振东;谢从华;;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的QTL标记评价[J];园艺学报;2007年02期 |
10 |
雷崇艺;杨艳丽;马永翠;;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流行规律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8年01期 |
11 |
张凤巧;王元立;曹克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12 |
吴田;谢从华;;4种信号分子处理后马铃薯Star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3 |
刘浩;李若泰;张宗山;沈瑞清;;宁夏西吉县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14 |
曹继芬;孙道旺;杨明英;吴禅;赵志坚;;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
15 |
Randall C.Rowe;梅雪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和晚疫病试验[J];世界农药;1986年01期 |
16 |
朱素贤;祝军;李颖;Nijenhuis Maarten;Bergervoet Marjan;Rietman Hendrik;Jacobsen Evert;;马铃薯广谱抗病Rpi-blb1同源基因抗性被进化晚疫病菌株克服[J];园艺学报;2010年02期 |
17 |
唐萍;周荣丽;;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科技;2008年05期 |
18 |
李冬虎,王福合;怎样防止马铃薯烂薯[J];河北农业;1999年10期 |
19 |
李利锋;抗晚疫病的杂交马铃薯[J];农业科技通讯;1997年12期 |
20 |
赵志坚,何云昆,李成云,张志铭,朱杰华,李先平,邓纪新;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03期 |
|
|
|
|
|
1 |
王彦凤;白健;赵云龙;张若芳;巩秀峰;刘佳星;吴蕾;;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分析[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
2 |
宋伯符;张志铭;杨志辉;;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宋伯符;张志铭;杨志辉;;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罗有卫;陈际才;杨俊华;陈志雄;;德宏地区马铃薯晚疫病A_2交配型调查[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
5 |
赵志坚;何云昆;李成云;张志铭;朱杰华;李先平;邓纪新;;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初步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6 |
杨水英;黄振霖;青玲;张国臣;李建华;欧建龙;赵雨佳;孙现超;严秋艳;;重庆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7 |
雷崇艺;;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方法[A];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徐建飞;韩彦卿;段绍光;刘杰;卞春松;庞万福;杨志辉;朱杰华;金黎平;;一批马铃薯引进资源的晚疫病抗性评价[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
9 |
王秀峰;张胜利;张建;;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工程研究策略[A];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10 |
王军;宋伯符;;晚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策略[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