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闵凡祥;王晓丹;胡林双;魏琪;董学志;刘伟婷;郭梅;;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10年01期 |
2 |
李惠霞;刘永刚;王蒂;杨富银;;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条件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年04期 |
3 |
侯松青;;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
4 |
金光辉;白雅梅;孙秀梅;徐学谱;吕文河;;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培养基改良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7年06期 |
5 |
刘桂廷;;马铃薯晚疫病识别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8年02期 |
6 |
陈娟娟;;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策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
7 |
苏海鹏,罗文富,杨艳丽,肖霞;致病疫霉两种交配型的致病性及对不同碳氮比例的反应[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8 |
从心黎,李灿辉,陈善娜,杨明挚;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农药应用概述[J];农药;2005年05期 |
9 |
雷崇艺;杨艳丽;马永翠;;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流行规律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8年01期 |
10 |
张凤巧;王元立;曹克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11 |
刘浩;李若泰;张宗山;沈瑞清;;宁夏西吉县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12 |
曹继芬;孙道旺;杨明英;吴禅;赵志坚;;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
13 |
Randall C.Rowe;梅雪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和晚疫病试验[J];世界农药;1986年01期 |
14 |
朱素贤;祝军;李颖;Nijenhuis Maarten;Bergervoet Marjan;Rietman Hendrik;Jacobsen Evert;;马铃薯广谱抗病Rpi-blb1同源基因抗性被进化晚疫病菌株克服[J];园艺学报;2010年02期 |
15 |
赵志坚,何云昆,李成云,张志铭,朱杰华,李先平,邓纪新;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03期 |
16 |
李冬虎,王福合;怎样防止马铃薯烂薯[J];河北农业;1999年10期 |
17 |
K.Y.RYU,罗文富,杨艳丽,国立耘,郭华春,王毅,陈海如;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抗药性及生理小种分布的研究(英文)[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2期 |
18 |
金光辉;白雅梅;孙秀梅;袁善奎;吕文河;;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A_2交配型的测定[J];中国马铃薯;2006年04期 |
19 |
王春笛;杨素祥;郝大海;李灿辉;;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
20 |
惠娜娜;李继平;李青青;王立;李建军;马永强;周天旺;;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J];甘肃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