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多样性序的偏序关系及其Hasse图表示
【摘要】:在Tóthmeresz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地定义了群落多样性序的偏序关系,进一步提出应用简便而直观的Hasse图表示群落多样性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Renyi多样性指数、种-个体多样性指数等含有一个变化参数的多样性指数族,探讨了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马尾松群落向混交林后期阶段演替时,物种多样性(包括常见种多样性和稀有种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展逐渐增加;由混交林后期阶段进一步向常绿阔叶林演替时,稀有种多样性略有增加,而常见种的多样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本项研究基本支持关于群落演替前期物种多样性随演替的发展而增加,在随后的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观点,认为群落后期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的降低是由于常见种多样性的下降所导致的。
|
|
|
|
1 |
朱鑫华,吴鹤洲,徐凤山,叶懋中,赵紫晶;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3期 |
2 |
蒋明星,祝增荣,程家安;浙西北山区单季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年03期 |
3 |
韩崇选,杨学军,王明春,卜书海,张宏利,杨清娥;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2期 |
4 |
闫华超,高岚,李桂兰,牟萍;东昌湖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动与水质关系[J];生物技术;2005年05期 |
5 |
丁兰平;两个新的群落多样性指数[J];海洋科学;1999年01期 |
6 |
关文彬,曾德慧,姜凤岐;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群落多样性与沙质荒漠化过程[J];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
7 |
王加龙,刘坚真,陈杖榴,陈林;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8 |
李萍;黄忠良;;南澳岛退化草坡的植被恢复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1期 |
9 |
张亚玉;宋晓霞;孙海;汪景宽;于树;;磷脂脂肪酸法分析野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0 |
叶子郯;黎道洪;;贵州屯上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1 |
刘志磊;徐海根;丁晖;;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昆明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
12 |
韩蕾;施心路;刘桂杰;谭晓丽;韩宏蕾;;哈尔滨太阳岛水域原生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2期 |
13 |
赵庆洋;鲍毅新;孙波;张龙龙;胡知渊;;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J];兽类学报;2009年04期 |
14 |
王松;鲍方印;鲍成满;梅百茂;;安徽韭山国家森林公园蝶类群落多样性[J];昆虫知识;2010年01期 |
15 |
邢德峰;任南琪;宋佳秀;曲敏;徐香玲;;不同16SrDNA靶序列对DGGE分析活性污泥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
16 |
闫瑞瑞;卫智军;韩国栋;王鹏飞;周忠义;;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多样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7期 |
17 |
刘长海;骆有庆;陈宗礼;廉振民;;陕西延安万花山枣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J];动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
18 |
张淑花;张雪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
19 |
梁越;刘洋;田兆丰;邹媛媛;左山;刘琳;冯雪;张静;张飞云;;薄荷根内生及根际细菌多样性探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10期 |
20 |
张瑞;刘芳;郝玉光;张景波;;乌兰布和东北部荒漠-绿洲生态交错带植被特征及其群落多样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