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引入途径及其入侵特性
【摘要】:外来种入侵已经对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不良后果,并给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种入侵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外来种与入侵种是两个不同概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具有入侵的潜能并成为入侵者。外来种的引入通常划分为人为和非人为两大类,进一步可以分为目的引入、伴随引入、伴人传入、自然扩散与渗透、GMO的环境释放、全球变化等途径。入侵特征表现在外来种具有生态适应的广谱性、生长发育迅速、繁殖力强、化学武器、持久性高、较高的协同进化的潜力、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共生关系等。对入侵种的入侵特征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外来种入侵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
|
|
|
1 |
覃盈盈;梁士楚;;外来种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
2 |
彭少麟,向言词;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3 |
张林艳,叶万辉;群落可侵入性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1期 |
4 |
郭传友,王中生,方炎明;外来种入侵与生态安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5 |
黄红娟,叶万辉;外来种入侵与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04年02期 |
6 |
赵雨云;龙梅芳;;生物入侵名词匡正[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
7 |
陈兵,康乐;生物入侵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3年01期 |
8 |
赵忠琼;杨利波;;生物入侵的监测与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S2期 |
9 |
赵亚辉,胡学友,伍玉明,张春光;谈谈“食人鲳”——兼论生物外来种的入侵[J];动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
10 |
尹峰;外来种总是有害吗?[J];森林与人类;2003年05期 |
11 |
徐振华;苏海霞;樊燕;张学霞;金云良;何亮;;外来入侵种火炬树的风险性预测[J];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12 |
高增祥,季荣,徐汝梅,谢宝瑜,李典谟;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J];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
13 |
刘虎祥;;浐灞生态区植物外来种及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4 |
徐伟伟;王国祥;刘金娥;陈正勇;任丽娟;;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无性分株扩张能力[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
15 |
耿宇鹏;;有虫自远方来,福兮? 祸兮?[J];大自然;2007年01期 |
16 |
郭汉佳;;香港大埔滘天然次生林鸟类群落结构变化(英文)[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
17 |
;国际关注外来物种问题[J];世界环境;1997年02期 |
18 |
方惠敏;;生物入侵及入侵进化生物学[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9 |
蔡延(马奔);骆争荣;李乐;邹望好;丁炳扬;;温州地区黑荆树的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J];科技通报;2009年06期 |
20 |
张春光
,赵亚辉;从“蛇头鱼”到“食人鲳”——谈如何看待“生物外来种”的入侵[J];金属世界;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