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稳定能力
【摘要】:通过模拟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薄膜体系的破裂情况来预测表面活性剂用于稳定泡沫的能力,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验进行对照。泡沫的稳定性从本质上就是由超薄膜的稳定性所决定的。首先我们模拟了一系列膜厚间隔在0.01 nm的纯水薄膜体系,将薄膜破裂前的最小厚度定义为体系的临界膜厚。同时考查了模拟时间与格子大小对临界膜厚的影响,通过将模拟时间外推至无穷大以及格子边长与临界膜厚平方间的线性关系,得出本研究中模拟所得微观尺度的结果可以与实验上宏观尺度的结果相比较。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即降低薄膜体系的临界膜厚。通过比较水/表面活性剂薄膜体系的临界膜厚与纯水体系的临界膜厚的降低程度,可以得出三种表面活性剂用于稳定薄膜体系的能力依C_(12)E_7LASSDS次序逐渐降低。这与实验上泡沫的产生与半衰期的结果趋势一致。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密度分布发现,各表面活性剂疏水端突出在水面部分的积分面积对表面活性剂稳定薄膜的能力有贡献,突出的越少则所得薄膜的稳定性越强。
|
|
|
|
1 |
李干佐;杨博;郑立强;王秀文;;含有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层状溶致液晶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3年16期 |
2 |
李肖男;王庐岩;裴梅山;吴馨洲;;P123/H_2O/SDS新型溶致液晶的制备及表征[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3 |
胡晓莹;李英;张辉;何秀娟;薛玉志;王萍;杨景利;;泡沫液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泡沫析液机制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02期 |
4 |
刘剑波;刘志国;苏文辉;;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层的宏观量子化现象[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12期 |
5 |
苏德恕;沈慧娟;;掺杂表面活性剂和Bi~(3+)离子对ZnO:Eu~(3+)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能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
6 |
桂维玲;;纳米磁石磁共振造影剂稳定混悬及磁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7 |
冯尚华,王红霞,张高勇,谢新玲;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的流变学性质[J];化学进展;2004年05期 |
8 |
姚兰芳;谢伏将;关飞飞;田琳琳;方学玲;;利用表面活性剂量改变孔洞率制备的纳米多孔SiO_2膜(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5期 |
9 |
张凯;杜鑫;李儒;阎斌;汪映寒;;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光电性能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0年01期 |
10 |
杜志平,钟家伟,黄颂羽;SMA、SSMA与醇醚硫酸盐相互作用的荧光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1 |
李彦,张庆敏,黄福志,顾镇南;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体系研究进展[J];大学化学;2000年01期 |
12 |
陈丽萍;;表面活性剂液晶的研究进展[J];民营科技;2007年11期 |
13 |
马涛;吴静芝;杨丽珍;郝燕萍;;纳米磁性液体的制备和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02期 |
14 |
兰燕娜;方靖淮;李雅丽;薛同莲;;表面活性剂修饰多孔硅的光致发光光谱[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
15 |
陈泳;朱黎明;李正全;叶汝汉;韦文蔚;尹冲;潘文龙;;核磁共振法鉴定表面活性剂[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7期 |
16 |
郭荣,朱霞石;水与非水体系层状液晶稳定性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2期 |
17 |
徐丽云;李志强;赵起;侯志青;;水热法制备ZnS:Mn纳米发光粉[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8 |
罗旋,费维栋,钱革非,王煜明;分子动力学模拟中计算元胞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6年08期 |
19 |
向根祥;刘子江;杨向东;;高压下MgO状态方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0 |
陈致英,周富信,唐沧雅,丁家强,吴希俊;零温下α铁晶界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力学学报;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