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聚类中判别聚类有效性的新指标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在模糊聚类中判别聚类有效性的新指标。该指标可有效地对类间有交叠或有多孤立点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定。文中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应用多组的测试数据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并与当前较广泛使用且较具代表性的某些相关指标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指标函数的判定性能是优越的,它可以自动地确定聚类的最佳个数。
|
|
|
|
1 |
付辉;;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的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3期 |
2 |
王和春;宫迅凯;;用模糊聚类Fuzzy C-Means算法实现图像分割[J];光学精密工程;1991年04期 |
3 |
纪丰民;罗辽复;;核酸序列的模糊聚类与分子进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4 |
董晨,方晓彤,陈国龙;模糊聚类在个性化搜索引擎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4年12期 |
5 |
丁震,胡钟山,杨静宇,唐振民;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快速二值化方法[J];计算机学报;1998年S1期 |
6 |
黄凤岗,孙文彦,宋克欧;模糊聚类网中多对一映射的实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7 |
王培珍,陈维南;基于模糊聚类与二维阈值的图像分割[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8 |
王越,曹长修;模糊聚类在数量型关联规则提取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年11期 |
9 |
吴正龙,熊范纶,滕明贵;基于模糊聚类的模糊关联规则挖掘[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07期 |
10 |
马莉,黄敏;一种基于多分辨率与模糊聚类技术的散焦图像分割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年03期 |
11 |
冯宾;刘曙光;李小兵;;一种基于改进的FCNN网络模型的学习算法[J];微型机与应用;2005年10期 |
12 |
董义革;;模糊数学模型评价[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年09期 |
13 |
柯育强;康耀红;;Internet音频检索技术综述[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4 |
惠周利;杨明;潘晋孝;;基于遗传算法与FCSS相结合的模糊球壳聚类算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12期 |
15 |
孔攀;邓辉文;黄艳艳;江欢;;一个新的模糊聚类有效性指标[J];计算机工程;2009年12期 |
16 |
杜海顺;汪凤泉;;一种快速的模糊C均值聚类彩色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3期 |
17 |
刘云龙;林宝军;;一种人工免疫算法优化的高有效性模糊聚类图像分割[J];控制与决策;2010年11期 |
18 |
周朕;王加阳;;基于用户浏览兴趣模糊聚类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9 |
高新波;李洁;谢维信;;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参数m的优选[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0年01期 |
20 |
双凯,董守平;粒子成像测速图像的模糊聚类识别[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