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震后灾区居民的失眠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通过对地震后灾区居民的失眠状况调查,了解地震后灾区居民的失眠特点,探索地震后灾区居民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失眠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们于2009年8月到2010年6月,在四川省青川县的青溪镇和乔庄镇以及北川居民移居地绵阳永兴板房区,通过广播、海报、手机短信等宣传方式,采用以当地医院或居委会为平台,对主观认为自己睡眠不好或不满意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人口学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睡眠情况,包括主要症状、发生时间、失眠原因等;地震影响情况,包括财产损失、家人伤亡、自己身心影响情况、对灾后重建的信心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数据管理及统计学分析方面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数据双重录入和检错;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收集到387人(男性174人;女性213人)的有效调查问卷。人口学方面,被调查者来自青川、绵阳北川以及绵阳其它地区;年龄为19~63岁,平均41.1岁;民族主要为汉族(74.7%);婚姻状况主要为已婚,约70.5%;文化程度方面55.6%的人为初中或以下;职业有20.7%的人处于无业或失业状态:有60.7%的人和自己配偶居住在一起,独居的占11.6%;有61.8%的人居住在社区板房;认为自己经济情况较差的占33.8%。睡眠情况方面:被调查者中,62.8%的人认为自己有多梦的情况,54.5%的人认为自己有入睡困难;52.5%的人失眠在地震后发生;49.4%的人认为自己的失眠与情绪有关。地震影响情况方面,被调查者中,43.4%的人财产全部损失;27.6%的人有家人失踪或遇难;10.3%的人自己在地震中受伤严重;48.8%的人认为自己受到了严重的惊吓;65.9%的人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55.6%的人在地震后出现了身体不适;79.1%的人得到了政府或社会足够或部分的物质援助:39.5%的人得到了心理援助:38%的人没有很快恢复工作;94%的人对灾后重建有完全或部分的信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情况,被调查者中PSQI得分为2~21分,平均得分12.7分,总分大于7分的有323人,占83.5%。焦虑自评量表情况,被调查者SAS平均得分45.8分,有轻度焦虑的有85人,占22.0%;中度焦虑的有50人,占12.9%;重度焦虑的有13人,占3.4%。抑郁自评量表情况,被调查者SDS平均得分48.5分,有轻度焦虑的有84人,占21.7%;中度焦虑的有51人,占13.2%;重度焦虑的有6人,占1.6%。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情况,PCL-C平均得分32.7分,PCL-C总分≥45分的有47人,占被调查者的12.1%。四个量表PSQI、SAS、SDS以及PCL-C的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PSQI与SAS的相关系数r=0.655:与SDS的相关系数r=0.554:与PCL-C的相关系数r=0.594。SAS与SDS的相关系数r=0.815;与PCL-C的相关系数r=0.776。SDS与PCL-C的相关系数r=0.740。以PSQI7分来判定患者存在失眠,以此为因变量,以一般人口学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和谁住一起、职业、居住地方和经济情况),地震影响情况(财产损失、家人伤亡、是否受伤、受惊吓程度、是否离开原住地、是否出现身体不适、是否获得足够的政府援助、是否受到心理援助、是否很快又恢复了工作和对灾后重建的信心)以及SAS、SDS、PCL-C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地震财产损失情况越严重,地震后很快恢复了工作以及SAS等级程度越重者,越容易出现失眠。结论地震对灾区居民的睡眠状况影响较大,大多数居民认为自己失眠与情绪因素有关。失眠、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年龄越大,地震财产损失情况越严重,地震后很快恢复了工作以及SAS等级程度越重者,越容易出现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