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
【摘要】:目的比较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和前路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后颈椎标本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前路内固定方法对寰枢椎各个方向运动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具新鲜冷冻保存的尸体标本,快速分离出C_0-T_1节段,去除表面肌肉组织,注意保护寰枢关节和覆膜。放射测定,排除骨溶解、骨折及有其他病变的标本,以双层塑胶袋包裹后存于-20°C冰箱内。实验前于25°C环境中自然解冻12小时左右,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C2~7节段。实验时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标本保持湿润防止脱水。包埋好的标本以特殊夹具固定于三思牌测力机(型号CTM4104,中国甘肃省解放军6913工厂生产)的升降台上进行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刚度的测试,。旋转刚度在自制的测力机上测定,力臂长9cm,旋转角度定为3°,精确到0.5°。屈伸和侧屈的刚度=应力*力臂/位移(N*mm/mm),旋转的刚度=应力*力臂/角度(N*mm/°)。每具标本依次在以下状态下测试:1).正常无损状态,作为对照组。2).切除寰枢横韧带和横断齿状突体部作为损伤组。3).前路侧块螺钉固定4).前路钛网固定5).前路钢板固定。数据应用spss13.0英文版进行配伍组方差分析,不同状态下标本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值取0.05。结果与正常组和损伤组相比,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寰枢椎各向活动的刚度,统计检验P0.05;术式间的比较前路螺钉组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钢板(各个方向P0.05)和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前路钢板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结论体外颈椎标本的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无论与正常组或损伤组相比前路双侧块螺钉、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内固定均能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其中前路双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的稳定性最强,与简单外固定配合使用可满足临床需要,当必须行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单独使用稳定性较差,虽与后路内固定术式联用或改进设计可提高稳定性,但提高了并发症风险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