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ACC合酶基因的分离及其差异表达(英文)
【摘要】:利用5′/3′RACE PCR技术,从桃(Prunuspersica L.Batsch)果实中克隆了植物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ACC合酶的全长cDNA pacs,对pacs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全长1848 bp,编码区为1449 bp,5′端有177 bp的非编码区序列,3′端有219 bp的非编码区序列(不包括终止密码子TAA)。 pacs基因编码区共编码483个氨基酸,蛋白质大小为54 kD,等电点为6.43。pacs与番茄(S19677)、梅 (AB031026)、番木瓜(U68216)、苹果(AB034993)等其他植物ACC合酶cDN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5%、70%、75%、90%,并存在与这些ACC合酶氨基酸的活性位点保守序列SLSKDMGFPGFR。 RT-PCR结合杂交分析表明,pats和我们以前克隆的桃ACC合酶cDNA pacs12(AF467782)在叶片和花中基因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伤处理和IAA均能诱导叶片pacs和pacsl2基因的表达,但pacs在伤处理叶片的表达水平比户pacs12高;pacs和pacs12基因在果实表达有所不同,pacs在绿熟和成熟果实中均有表达,而pacs12在绿熟果实中基本检测不到,在成熟果实中才有表达,两者在果实中的表达水平比伤处理和IAA处理叶片和花中要低。
|
|
|
|
1 |
肖啸;张立彬;刘建珍;冯玉民;刘会茹;于凤鸣;;桃新品种——久玉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1年05期 |
2 |
叶正文;苏明申;吴钰良;杜纪红;张学英;高清华;庄恩及;;晚熟白肉水蜜桃新品种——秋月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1年05期 |
3 |
韩玉虎;董冰;田歌;王璐;田建保;安.尼古接;;桃杂交后代基因性状遗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
4 |
魏景利;廉茂排;辛培刚;林群;彭福田;鞠成祥;陈晓流;张艳敏;陈学森;;桃极晚熟新品种沂蒙霜红的选育[J];中国果树;2011年03期 |
5 |
陈一帆;沈建生;王华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早凤王桃花粉直感效应的综合评判[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
6 |
许建兰;俞明亮;马瑞娟;周懋;;不同处理方法对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