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多年来,尽管我国气象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进降水预报的预报效果,但多侧重于研究影响降水的直接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并期望通过揭示并掌握这些系统的新的特性,来改善目前降水预报较高度场等要素场预报水平差的状况。很少有人上升到实际可预报性的角度,来探究降水预报好坏的本质原因,致使降水预报一直停留在如何正面解决降水预报效果的单一思维方向上。本文作者认为:“各种天气过程的实际可预报性不同,从而造成不同降水过程的实际可预报性亦不同”。“只有弄清楚诸如‘哪些个例是由于降水实际可预报性较低的客观原因所造成’?‘哪些个例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例预报方案不够精细)所造成’?...此类问题的答案,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气象学家们对降水预报欠佳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个用浙江省区域内站点的总降水量来表征大范围降水的方法,来定量表征大范围降水过程强弱,并通过对2003年春季三个月的五个时间层次下的500HPA 高度场的预报技巧的计算,来了解预报技巧与浙江省区域大范围降水过程的变化情况的对应情况,结果发现:1)本文提出用浙江省区域内站点的总降水量来表征大范围降水的方法,的确能起到定量表征大范围降水过程强弱的作用。2)根据浙江省区域降水过程与该区域上500HPA 高度场预报技巧的对应情况来看,2003年春季这11次较大的降水过程发生时,500HPA 高度场预报技巧变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