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任雪娟  
【摘要】:本文使用ERA40逐日和逐月资料,揭示了东亚上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STEA)的季节变化特征,对与之相联系的东亚大气斜压性、东亚副热带急流(EASJ)和东亚温带急流(EAPJ)的季节演变特征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亚上空的大气斜压性、STEA和EAPJ都在春季和秋季大,夏季不明显,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大气斜压性和STEA活跃的原因在于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加上由于春季迅速加强的中纬度大陆表面感热通量而导致的明显降低的低层大气稳定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兴炳;李跃清;;青藏高原东坡高原草甸近地层气象要素与能量输送季节变化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2期
2 李忠勤;董志文;张明军;王飞腾;;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积雪化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黄爱华;;二氧化碳全球分布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J];甘肃科技;2011年15期
4 谢华伟;;加里曼丹岛西北侧低盐水季节变化及机理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1年02期
5 黄辉;孟平;张劲松;高峻;贾长荣;;华北低丘山地人工林蒸散的季节变化及环境影响要素[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6 朱燕玲;邱新法;;TRMM卫星月降水量产品的可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胡亮;李耀东;杨松;邓涤菲;;东亚热带与副热带季风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季节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8 刘华;;1951~1999年中国降水和气温的SEOF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9 吴晓芬;许建平;张启龙;孙朝辉;;基于Argo资料的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初步研究[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10 王华新;线薇微;;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科学;2011年05期
11 蒋国荣;郝少东;杜涛;李利洋;;南海北部温跃层逐月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1年03期
12 沈凡卉;王体健;沈毅;张欣;;中国近30a臭氧气候场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雪娟;;东亚上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和温带急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陈洪滨;孙二林;吕达仁;;对流层顶季节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赵双菊;张一平;于贵瑞;宋清海;孙晓敏;;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晴天CO_2交换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丽洁;张美根;;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任雪娟;楚翠娇;杨国杰;;东亚上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和温带急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6 齐艳军;;北半球夏季热带印度洋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季节活动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王珺;张晓岚;郭亚文;盛国英;傅家谟;;城市污泥中佳乐和吐纳麝香的时空分布[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魏建苏;;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其与黄海雾季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孙维君;秦翔;杜文涛;刘宇硕;侯典炯;;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气象要素变化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赵亮;徐世晓;李英年;赵新全;于贵瑞;古松;杜明远;;青藏高原2种草甸类型地表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茜霞;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梅雪英;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颜梅;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热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肖霞;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荒草地湍流和湍流能量传输特征及能量平衡状况[D];兰州大学;2011年
5 董丽娜;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异常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陈美香;北太平洋、东海黑潮及黑潮延伸体海域海平面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孙百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光照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高红;中高层大气气辉辐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9 郑沛楠;黑潮对日本海边界环流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张彩云;台湾海峡叶绿素a对海洋环境多尺度时间变动的响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新;南海暖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张坤兰;北太平洋波浪输运和西边界流的季节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王文娟;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分布的遥感反演及输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海龙;中国近海海面通量的气候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5 郝丽萍;成都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刘新玲;2000-2005年山东省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杨琨;1981—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陶娜麒;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姚建良;三峡水库蓄水后浮游甲壳动物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10 崔振雷;中国地区和全球大气气溶胶浓度及光学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杨飞 赵洪涛 布方坤;雨夜三眼峪[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张永 编译;巴基斯坦洪水减轻大西洋飓风[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吕未菊;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金泉才 通讯员 袁延得;青海雷电防御中心服务德令哈机场建设[N];中国气象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