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位涡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联系
【摘要】:本文利用位涡构造了一个新的夏季风位涡指数(I_(PV)),讨论了它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及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反映夏季风的异常变化特征和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变化。强指数年,雨带偏北,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明显干旱,华南、华北降水偏多。弱指数年,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偏多,华南、华北降水偏少。特别是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降水量的呈明显负相关,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年份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同时I_(PV)的异常变化对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大气环流型也具有较强的识别力。
|
|
|
|
1 |
周兵,何金海,吴国雄,韩桂荣;东亚副热带季风特征及其指数的建立[J];大气科学;2003年01期 |
2 |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J];大气科学;1996年05期 |
3 |
郭其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3年03期 |
4 |
朱乾根
,杨松;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北进及其低频振荡[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5 |
彭加毅,孙照渤,倪东鸿;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6 |
孙秀荣,何金海,陈隆勋;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7 |
祝从文,何金海,吴国雄;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J];气象学报;2000年04期 |
8 |
张庆云,陶诗言,陈烈庭;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J];气象学报;2003年05期 |
9 |
李建平,曾庆存;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和与雨量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年03期 |
|
|
|
|
|
1 |
李峰,何金海;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3期 |
2 |
王宝鉴,李栋梁,黄玉霞,王劲松;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
3 |
刘广深,米家榕,戚长谋,林学钰,杨春雷;东北地区降水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4 |
刘广深,戚长谋,林学钰;树轮──流域径流变化的记录[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5 |
张立峰,何金海,许建平,孙朝辉;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J];东海海洋;2005年01期 |
6 |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
7 |
彭子成,陈特固,聂宝符,刘桂建,贺剑峰,程继满;近50余年来南海西沙海域冬季风强度的变率[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
8 |
严中伟;关于全球冷暖和亚、非夏季风区干湿变迁之联系的一个述评[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
9 |
郭其蕴;中国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J];地理研究;1990年04期 |
10 |
廖清海,高守亭,王会军,陶诗言;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
|
|
|
|
|
1 |
徐淑英,高由禧;我国季风进退及其日期的确定[J];地理学报;1962年01期 |
2 |
郭其蕴,王继琴;近三十年我国夏季风盛行期降水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1年02期 |
3 |
郭其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3年03期 |
4 |
陶诗言,何诗秀,杨祖芳;1979年季风试验期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时期的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1983年04期 |
5 |
曾庆存,张邦林;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 Ⅰ:概念和方法[J];大气科学;1992年06期 |
6 |
黄荣辉,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
7 |
黄荣辉,黄刚,任保华;东亚夏季风的研究进展及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J];大气科学;1999年02期 |
8 |
薛 峰,林一骅,曾庆存;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与季节突变 Ⅲ.气候平均情况[J];大气科学;2002年03期 |
9 |
曾庆存,李建平;南北两半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季风的本质[J];大气科学;2002年04期 |
10 |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J];大气科学;1996年05期 |
|
|
|
|
|
1 |
刘晓东,田良,韦志刚;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1994年04期 |
2 |
朱锦红
,王绍武;中国东部夏季降水80年振荡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5期 |
3 |
孙颖,丁一汇;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对1999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
4 |
李峰,何金海;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5 |
李峰,何金海;太平洋区域海温跃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J];气象科学;2001年01期 |
6 |
张海辉;;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
7 |
黄荣辉,武炳义,洪胜吉,吴载镐;东亚夏季风降水和环流数值模拟对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1期 |
8 |
房莲;周伟灿;;关于东亚夏季风突变的机制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2期 |
9 |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
10 |
孙颖,丁一汇;1999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物理机制研究[J];气象学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