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0801南方雪灾”与同期蒙古高压中期活动关系的分析

麻巨慧  王盘兴  李丽平  姚锦烽  
【摘要】:一些研究指出,2008年1月蒙古高压极端异常是造成"0801南方雪灾"的中高纬环流原因之一,但月平均环流的分析不足以充分揭示二者的因果关系。本文利用58年(1951~2008)1.10.~2.2.逐日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求得了它们的强度(P)、中心位置(λ_c,φ_c)指数,用它们对"0801南方雪灾"期间蒙古高压的中期演变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10.~2.2.蒙古高压强度在高位(f_0=260gpm,P≥15gpm·rad~2)出现了连续三次振荡,它们与降水、降温振荡过程同步;蒙古高压中心所在纬度φ_c也有相应的四次振荡,由蒙古高压P、(λ_c,φ_c)给出的综合动态图上四次过程也很明显。2008年1.10.~2.2.蒙古高压的这种中期演变特征,是1951年以来仅有的一次。因此,"0801南方雪灾"的直接环流成因是蒙古高压在充沛水汽供应条件下强而连续的爆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2005年12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6年02期
2 杨绳武;预报候平均环流指数的一种简单方法[J];山东气象;1987年02期
3 张家诚,张先恭,魏凤英;中国及邻近地区冬到夏的季节变化[J];气象;1995年07期
4 ;2002年7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2年09期
5 ;2003年12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4年02期
6 ;2004年1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4年03期
7 ;2005年1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5年03期
8 ;资料[J];气象;2005年05期
9 ;资料(2005年4月)[J];气象;2005年06期
10 ;2002年11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3年01期
11 许秀红,孟悦,王永波;夏季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用于短期预报的时效检验[J];黑龙江气象;1996年03期
12 ;2003年9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J];气象;2003年11期
13 ;资料[J];气象;1988年06期
14 程玉琴,张少文;用亚洲冬季环流指数做赤峰地区夏季降水趋势预报[J];内蒙古气象;1999年01期
15 彭维耿,赵光平,陈豫英;宁夏春季沙尘暴与气象要素及环流指数的关系[J];气象;2005年03期
16 任珂;李雪亮;;莱州35年异常高温天气的统计分析[J];山东气象;2007年02期
17 程玉琴,张少文,徐钰强,胡桂杰;冬季环流与赤峰地区夏季旱涝[J];气象;2001年11期
18 ;资料[J];气象;1981年04期
19 ;资料[J];气象;1988年04期
20 ;资料[J];气象;198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巨慧;王盘兴;李丽平;姚锦烽;;“0801南方雪灾”与同期蒙古高压中期活动关系的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杨庆萍;王苏;高中卫;郑扬;泰成云;范秀莲;;500hPa环流指数与秋季洪泽湖入湖水量关系[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刘鸿斌;陈秀成;秦成云;陈慧;;初冬12月寒冷期偏早与环流关联及预测研究[A];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王力群;;冬季蒙古高压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特征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赵雅静;程时高;彭习灿;汪欣欣;;2007年咸宁市严重秋旱特征及成因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6 陈慧;刘凤淮;朱涛;王君红;;淮安市12月寒冷期偏早分析及预测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王春玲;崔力;李树勇;许庆娥;许国庆;刘平;吴丽敏;刘伟;郝同伟;;2008年秋至2009年冬濮阳市连旱成因分析及预测思路[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程玉琴;张少文;;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分析及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陈贝;王小勇;詹晓琴;;四川主汛期降水与西风环流指数的典型相关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毛炜峄;;北疆夏季降水与前一年大气环流指数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忠宝;冬季北半球极涡一组环流指数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刘毅;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海、气背景场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3 段浩;DERF模式环流季节预报的检验与统计订正[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沈志超;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及其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洪芳玲;冬季冰岛低压一组环流指数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陈延聪;夏季南亚高压环流指数及分布特征量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何浪;三种再分析资料基本统计量比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贾丽伟;东北地区大气环流型与气候关系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张素云;近47a河北省风速演变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冀;中国东北地区春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低温过程的诊断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起豪 胥执强;“闹海风”,你的杀伤力有多大?[N];科技日报;2010年
2 李雪;今春沙尘暴将刮10至14天[N];华夏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严冰;低温雨雪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本版编辑记者 赵维光 实习生 沈湫莎 任荃;申城不能排除“沙尘暴”威胁[N];文汇报;2007年
5 陈磊;李春亮;杨民;西部再现沙尘暴[N];中国气象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