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吴森清  
【摘要】:兰溪历史洪涝个例库收集了自1960年以来兰江紧急水位以上26次个例的资料,资料包括了各次洪涝过程流域内各县市雨量、兰江水位变化、灾情、地面及高空三层天气形式图;各级水位下防御洪水操作预案、大型水库(乌溪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情况及洪水调度方案、兰溪市主要水利设施(防洪堤、防洪闸、方涵、道口、排涝站、中小型水库等)情况等。利用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结合,提供了方便的检索功能。为决策服务提供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飘;;爆破地震研究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7期
2 杨智鸿;王愈;;泄洪雾化研究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7期
3 杨秀芹;钟平安;;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4 张雷雷;李永胜;张晏奇;王周素;;水平井录井技术理论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0期
5 郭红霞;杨昆;韩艳;;盘一井溶解气动态特征及干扰因素浅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1年01期
6 阿迪里·阿不来提;艾海提·吾甫尔;叶朝霞;黎枫;;和田河流域耗水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水利;2011年02期
7 陈永明,石玉成,刘红玫,卢育霞;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震;2005年02期
8 栗连弟;王建国;刘春国;董洪军;李恩建;陈嵩;;张道口-1井水位观测精度变化分析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孙庭富;罗孟秋;郭爱国;;电法温纳装置勘探深度之探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6年04期
10 李春晖;郑小康;庞爱萍;杨志峰;;黄河流域1919~1998年径流量突变分析[J];人民黄河;2008年06期
11 张永海;;坌头矿床γ测井影响因素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2 周功才;孙秋明;;声幅测井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J];石油仪器;2008年04期
13 陈莹;朱石军;陈小云;余榕;郑小菁;;福建省闽清梅埔井水位固体潮畸变成因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5期
14 李军辉;王行舟;夏士安;;安徽省地磁观测影响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6期
15 张廷利;;浅析影响水文资料质量的因素及提高资料质量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16 崔磊;迟道才;孙赛杰;;丹东地区56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原因[J];人民长江;2009年05期
17 罗玉丽;张会敏;侯爱中;郑利民;;高浓度管道输沙中沿程阻力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09年08期
18 张建毅;袁晓铭;孙锐;蒋锋;;地下结构地震横向应变传递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2期
19 武桂香;闵景福;刘鹏程;周旭东;;白塔子复杂山地地震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2期
20 武桂香;闵景福;刘鹏程;周旭东;丁春香;;白塔子复杂山地地震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森清;;兰溪洪涝个例库建设及应用[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赵闯;李成波;谢端;施行觉;;波速测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庞玉龙;;坑透综合曲线特征探讨[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刘爱华;郑鹏;;地下采空区探测实践及隔离层安全厚度计算[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朱红娟;朱书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岩浆侵入范围的预测[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义平;张艳敏;王广利;苑淮;颜修刚;;定量荧光录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7 时兴合;秦宁生;汪青春;钱有海;冯蜀青;杨贵林;刘青春;;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仲刚;王殿武;许海军;;辽河流域2005年“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9 杨柳;于文江;曹丽;王筠;陈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火山灾害损失影响因素权重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10 戴丽君;王平;李舟波;;放射性法勘查石油时影响因素的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福刚;同位素技术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南段)水循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鹏举;核磁共振T2谱反演及流体识别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赵雪花;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李桂林;现有技术条件下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地震勘探分辨率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杨荣丰;地下径流通道的形成、特征及其探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张晓伟;水文动力系统自记忆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艳茹;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李琳琳;荆江-洞庭湖耦合系统水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尧;瞬变电磁法观测电位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维朋;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地电参数敏感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晏锐;影响井水位变化的几种因素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4 罗景;明渠非恒定流的有关特性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5 许凤冉;青铜峡灌区引黄耗水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程琨;渗渠取水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7 彭小波;地下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宋敬泰;黄河三角洲岸滩沉积物临界侵蚀剪应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裴超重;长江源区蒸散量及水涵养能力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唐建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飞 马继锋;拦截粗泥沙 放出新天地[N];黄河报;2006年
2 董学彦;我省地震监测预报实现信息化[N];河南日报;2007年
3 田宜龙;小浪底进入拦沙后期运用[N];河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傅菁 特约记者 周明;走长江特色的“大水文”之路[N];人民长江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