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3L模式在非均匀性陆面水循环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10年逐日降水、气温、湿度、风速和气压资料,采用逐步插值方法,修改VIC模式同一栅格中多种覆盖类型蒸发的计算方法,采用遥感地表覆盖类型和LAI资料,考虑植被分布不均匀性,计算各种植被类型对地表水循环的贡献,比较遥感资料与采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植被覆盖类型对地表水文过程模拟的差异,分析VIC-3L水文模拟的褒河流域地表水的空间分布,利用实测资料检验模拟的结果,并对应用遥感资料模拟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结果表明:(1)本文提出的逐步进行误差修正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插值的精度,改善区域气候要素插值的效果,减小计算误差。(2)由4 km分辨率DEM得到褒河流域的河网,与实际状况相吻合。(3)利用VIC模拟褒河流域的陆面水文过程中,水分分量的分布合理,物理成因清晰,量值大小准确。(4)基于遥感资料模拟的地表水平衡分量的空间分布更为合理,尤其改善了河流流量峰值。(5)遥感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实际地表覆盖状况和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落叶阔叶林分布,使得计算的蒸散明显增加,地表径流总量减少,地下径流也减少,其结果导致进入河流的流量减少,因而模拟的流量的峰值偏小,与实测误差较大。
|
|
|
|
1 |
陈军;陈晋;宫鹏;廖安平;何超英;;全球地表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制图[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2期 |
2 |
杨娟;陈洪滨;王开存;王振会;;利用MODIS卫星资料分析北京地区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年05期 |
3 |
曹云刚;;多时相ASAR数据的地表覆盖分类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5期 |
4 |
李芝喜,曹宁湘,王维勤,郭映生,张伯玉;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西双版纳地区遥感图象进行地表景观划分[J];植物生态学报;1985年03期 |
5 |
钱乐祥;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地表覆盖图的研究——以开封市郊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年01期 |
6 |
黄晓东;;基于GIS的地表覆盖图的制作[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3期 |
7 |
黄晓东;;西部地表覆盖图初探[J];测绘技术装备;2009年03期 |
8 |
刘凤仙;王荣静;张玮;;华北地区基于MODIS的地表覆盖监测方法研究——以建筑用地为例[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
9 |
王小军;冯时泽;;RS、GIS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0年02期 |
10 |
李显风;居为民;陈姝;周艳莲;;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对区域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的影响[J];遥感学报;2010年05期 |
11 |
王孟本,李洪建;晋西北黄土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定量研究[J];生态学报;1995年02期 |
12 |
冀彩星;延军平;;西安城市气候对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
13 |
宋春桥;游松财;柯灵红;刘高焕;钟新科;;藏北高原地表覆盖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
14 |
陈昱;周万村;刘琼招;;长江三峡环境遥感初探[J];遥感信息;1987年04期 |
15 |
郭建侠;戴永久;雷蕾;邓凤东;;MODIS卫星反演地表覆盖对陕北地区降雨过程模拟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6 |
和会;邓少平;赵争;;星载SAR影像解译研究——以横断山脉地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2期 |
17 |
P.Millard;G.G.Wright;杨帆;;根据红光和近红外光谱区的反射率估算马铃薯的光截获量和生物量[J];气象科技;1991年06期 |
18 |
尚新明,郭彦彪;旱地雨水入渗、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效益[J];甘肃科技;1999年02期 |
19 |
朱翔,李卓卿,朱云燕,王宝荣,杨树华;多山地区植被类型遥感调查——以金沙江流域滇西北部分为例[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S1期 |
20 |
薛根元,周锁铨,孙照渤,陈红梅,吉宗伟;基于遥感资料的陆面水循环模拟及检验[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