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经神阙穴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王群  
【摘要】:正乳腺增生病(以下简称本病)是乳房部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特征,一般经前加剧而经后减轻。好发于20~44岁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由于本病和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本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乳腺增生病的一线治疗方法为中药内治法,临床疗效较肯定,但是中药煎煮的不方便、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灭火作用可能是口服给药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外治法来弥补。基于以上观点,本研究设计了内外合治、内治、外治三种干预措施,以评价其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外治法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依从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廷信;郭诚杰;;乳腺增生病有关资料调查[J];新疆中医药;1986年01期
2 李进华,詹辉;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进展[J];中国药业;2000年08期
3 昝大鸣,杨玉泰,王中心,魏静波,沈东涛,赵南萍;乳达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1期
4 曹兴惠 ,常晓颖;乳治Ⅰ、Ⅱ、Ⅲ、Ⅳ号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J];国医论坛;2002年02期
5 胡凤媛;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析[J];四川中医;2004年12期
6 张庆生;自拟通络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J];医药产业资讯;2005年20期
7 杜凤香;王淑斌;;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8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年03期
8 高金道;高维昆;;乳康灵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03期
9 周岱翰;;乳核散结片治疗42例乳腺增生病临床报告[J];黑龙江中医药;1984年05期
10 郭廷信;郭诚杰;;乳腺增生病有关资料调查[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11 金峰;六神全蝎丸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2 吴秀兰;50例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J];青海医药杂志;1998年06期
13 赵红;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44例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1998年04期
14 覃英;逍遥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26例[J];广西中医药;1999年06期
15 肖艳冰;实验经络针灸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3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06期
16 张天鹰,和平;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7 郭明娥;宋绍梅;邢善东;;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中医治疗经验综述与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15期
18 蒋贵昱;;乳结平颗粒治疗乳腺增生63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年17期
19 张雁翎;;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20 赵太丰;;消癖饮治疗乳腺增生病116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群;;经神阙穴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志伟;栾金红;;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钼靶X线表现相关性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高秀飞;;乳腺增生病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锡红;;自拟消癖汤治疗妇女乳腺增生病50例[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娄海波;;中医情志干预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晓菲;宋爱莉;李静蔚;;乳腺增生病结合影像学量化指标构建中医辨证规范数据库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琰;蒉纲;;乳腺增生病客观化指标与辩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爱莉;李静蔚;殷玉琨;陈娜娜;;活血化痰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生活质量评价[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金华;裴晓华;;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华;宋兴华;黄霖;马红霞;赖毛华;;二仙汤治疗伴无排卵月经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关兴;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李静蔚;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马朝群;补肾疏肝法对乳腺增生型大鼠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湘奇;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孙二虎;丹仙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孙娟;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宫锦汝;基于古今文献的脐疗法在儿科中应用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耀帅;艾灸以温促通效应与TRPV1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莎;乳腺增生病发病情况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郁祥;乳腺增生病辨证治疗的方证相应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苏莎;乳腺增生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陈焱;从肝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廖永杰;柴芍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证)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吴彦岚;乳腺增生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苑志慧;香灵乳康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证)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周莉娜;乳安凝胶膏剂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侯晓倩;中药配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谭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证治心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的证治心得[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3 副主任医师 林华;乳腺增生病的防治[N];市场报;2000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燕正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的证治心得[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7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吴信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乳癖康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