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活性
【摘要】:目的:制备含有半乳糖基团的N-乳糖酰壳聚糖(galactosylated chitosan,GC)作为新型肝靶向药物载体,并以该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norcantharidin-associatedgalactosylat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NCTD-GC-NPs),以期被肝细胞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两个方面,达到药物在体内的双重肝靶向识别和作用,增加NCTD的抗肝癌疗效。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用FITC荧光标记壳聚糖纳米粒与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人源性肝肿瘤细胞株SMMC-7721、HepG2为体外肿瘤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壳聚糖脱乙酰度提高至(93.06±2.38)%;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稳定(57.92±0.40)%,载药量较高(10.38±0.06)%。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分布均匀。纳米粒胶体和冻干粉的释放行为均体现出显著的缓释特性和pH敏感性: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pH越低越有利于纳米粒的释放。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修饰性的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内可发挥双重肝靶向作用,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
|
|
|
1 |
温祥云;孙骏奇;甘哲;王丽娟;;去甲斑蝥素对实验性肝炎的药理研究 Ⅱ去甲斑蝥素对正常肝脏毒性作用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
2 |
胡卫;谭复成;;去甲斑蝥素抗肝癌的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3 |
刘晓兰,陈家旭,刘燕,王继峰,戴书静,杨美娟;去甲斑蝥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孙震晓,魏育林,赵天德,李家实;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细胞学研究[J];解剖学报;2000年01期 |
5 |
安巍巍,王敏伟,龚显峰,田代真一,小野寺敏,池岛乔;去甲斑蝥素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诱导HeLa细胞凋亡[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03期 |
6 |
于婷;刘东武;陈志伟;;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9年02期 |
7 |
陈家旭,刘晓兰,刘燕,王继峰,戴书静,杨美娟;去甲斑蝥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2期 |
8 |
董秀;韩兆峰;王晓波;;去甲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
9 |
刘建宇;赵绪元;;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及其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7年04期 |
10 |
林爱华;陈军;刘奕明;平其能;;甘草酸表面修饰N-己酰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36期 |
11 |
李云让;欧阳五庆;;黄藤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1期 |
12 |
杨秀明,张裕彤,吕颖辉,董善年;去甲斑蝥素片溶出度的测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4期 |
13 |
王景毅;梁金龙;刘国津;;去甲斑蝥素对乳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11期 |
14 |
王娜娜;秦成芬;王海刚;翟光喜;;葛根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J];食品与药品;2006年12期 |
15 |
朱立峰;顾伟;沈婕;张亚妮;李柏;;两种去甲斑蝥素注射剂型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比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6 |
郭东艳;陈士林;杨大坚;;葛根素衍生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形成机制探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年04期 |
17 |
张莉,向东,洪诤,张志荣;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4年08期 |
18 |
刘明星,董静,杨亚江,杨祥良,徐辉碧;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对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
19 |
李雅晶;胡福良;;纳米蜂胶的体外药剂学性质研究[J];中国蜂业;2007年07期 |
20 |
鲁传华;吴鸿飞;周安;闵智伟;张玉莲;;葛根素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