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络辨治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根据络病证候与糖尿病肾病临床特点、病机变化的高度相关性,进行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以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定性判断与初步定量相结合,建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规程,并以此对60例分别采用中、西两种治疗方案的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肾络证候与临床生物学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所有病例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0例。治疗的基本层次:(1)基础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感染,纠正代谢紊乱等。(2)药物治疗:方案1组:基础治疗+ACEI/RAS;方案2组:基础治疗+中药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的核心特征,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在既往实践的基础上,筛选/组合治疗方案。①针对本虚:补益肺肾,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为主法,进行整体调节。②针对络病:辛通畅络,化瘀通络,搜风通络,络虚通补法。8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计入统计。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情况:DNⅢ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方案2组与方案1组差异显著(P0.01)。方案2组较方案1组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幅度相对较大。DNⅣ期患者,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方案2组较方案1组下降幅度较大。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前两组全血粘度(低切变率下)、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方案2组效果优于方案1组(P0.01);3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方案1组治疗后血压情况改善(P0.01);方案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DNⅣ期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变化:治疗前两组证候总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方案2组在总体改善DN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方案1组。5证候总积分比较:方案2组与1组在治疗后证候积分都有改善。但方案2组较1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临床谱广泛。中医辨证所见,肾络郁滞或虚滞证候,与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性规律,具有高度相关性。从络论治糖尿病肾病对患者临床证候和基本指标具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