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冯炜钢  
【摘要】:目的: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提出减少发生的措施。方法:根据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从中药本身、人体使用、加工配伍、储运、环境、医务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上述因素对产生中药不良反应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结论:加强立法、扩大宣传、规范生产、加工炮制等环节让广大患者和医药人员全面了解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正确使用中药,减少不良反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巧英;;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J];国医论坛;2006年02期
2 胡东辉;;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4期
3 路莉;;浅析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3期
4 白宇明;郝近大;;常用动物药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20期
5 史秀玲;郭士丛;;中药及其制剂的安全、合理使用刍议[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年01期
6 李芬;;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0年08期
7 孙玉琦;马永刚;邢小燕;肖小河;;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16期
8 白宇明;魏国义;郝近大;;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10年23期
9 李伟雄;陈惠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1期
10 董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1期
11 白宇明;魏国义;郝近大;;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21期
12 孙克;汪文娟;;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与预防探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13 吕玲;于沛涛;;中药注射剂85例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14 白宇明;郝近大;;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分析[J];中国药房;2009年36期
15 余威;李晓蜂;;浅谈中药不良反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16 杨晓;;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6期
17 王光明;王志高;;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J];四川中医;2007年04期
18 何年胜;;中药安全应用的误区[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0期
19 王海桃;马俊凤;;7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年12期
20 徐春梅;徐蕾;;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防治[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炜钢;;中药不良反应成因及措施[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娆娆;张志杰;王祝举;;分析建国以来中药饮片及中药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原思通教授学术经验传承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崔丽君;陈志涛;杨丰庆;李丽仙;梁荣辉;;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谢宗万;梁爱华;;中药老品种,新药大源泉论[A];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4年
5 林端宜;;台湾地区中药材品质管理现状与展望[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6 郭有识;;中药材“遵古炮制”与“现代工艺”的探讨[A];2004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钟凤林;杨连菊;;黄连等8种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8 朱悦;丁安伟;;炮制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兰英;周瑞林;;浅谈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A];2005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董建平;;关于中药材混乱品种的浅析[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向军;几种天然中药材的光谱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斌;中草药化学成分单晶结构分析与中药材和中成药X射线衍射Fourier图谱鉴定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束云;复方丹参制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4 贾薇;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及其吸收富集特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闫琰;主要基于生物响应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波动及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6 李可强;北豆根等五味中药材的质量与评价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蔡敏;几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8 尹海波;东北产老鹳草类药材的生药学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吴嘉瑞;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张雪辉;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及模式识别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江苏地产中药材有害物质的测定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孙惠丽;应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中药材检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赵文武;中药丁香、天麻活性成分的光谱性质及荧光分析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顾正位;中药材荧光光谱鉴别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高夏红;中草药XRD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及中药XRD指纹图谱数据库建立[D];四川大学;2005年
6 邹耀华;浙江省八味中药材中有机农药和有害重金属本底调查[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玉生;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探讨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青青;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黄文华;香港混淆中药调查及川三七生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田晔;抑杀人体蠕形螨中药材的筛选及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圣;如何鉴别掺有明矾的中药材[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记者 姜澎;制订标准为中药材验明正身[N];文汇报;2009年
3 ;有些药材香气浓郁者质佳[N];医药导报;2007年
4 宜秀萍;甘肃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有了标尺[N];甘肃日报;2008年
5 ;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N];医药导报;2007年
6 华经纬;中药材及饮片常见造假手段[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郑学文;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之因[N];健康报;2007年
8 ;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N];医药导报;2007年
9 刘云涛;我国中药材标准化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马金林;中药材种子鉴别5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