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通络生津法对干燥综合征唾腺泪腺研究的作用
【摘要】:为通过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法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与传统养阴生津法在疗效上的差异。将60例符合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的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解毒通络生津方,对照组服用养阴生津方(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口干眼干主观症状VAS值、含糖试验(SCT)、SchirmerⅠ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血沉(ESR)、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RF)。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口眼干燥症状VAS值均下降,SCT、SIT、BUT、ESR均改善,IgG无显著变化;两种治法疗效差异主要表现在,治疗组RF浓度和F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而对照组则无这些变化。解毒通络生津方较养阴生津方适用证型更加广泛。表明解毒通络生津法和养阴生津法均能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口眼干燥的临床症状、客观体征及部分疾病活动相关性指标;解毒通络生津法表现出临床疗效更好的趋势。
|
|
|
|
1 |
吴冬意;;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20期 |
2 |
韦民;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1982年01期 |
3 |
韦玉英;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1986年04期 |
4 |
余木;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成药;1988年02期 |
5 |
毕福高;毕巧莲;;针刺环中上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61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研究;1988年01期 |
6 |
陈纪藩,李颂华;消瘀灵治疗高粘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1991年08期 |
7 |
陆书诚,邹秋兰,覃海能,陈国瑶,陈武瑄,顾卫;中风病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2年06期 |
8 |
李家邦;;三甲复脉汤治疗肝风证阴虚风动型2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3年01期 |
9 |
乔玉山;吴家清;夏发容;;胎乌灵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3年02期 |
10 |
罗玫;邓杰;;银杏叶冲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1 |
周志华,吴洲红,周丽萍,吴伯庠;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8期 |
12 |
邹胜;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年03期 |
13 |
李天宇;复方疤痕膏治疗烧伤后瘢痕485例报告[J];中成药;2005年07期 |
14 |
于萍,谭宝莲,黎清婵,麦小琴;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年06期 |
15 |
曾国鉴,徐小君,徐兴邦;接骨散外敷液离子导入对骨折早期愈合影响[J];海南医学;2005年10期 |
16 |
赵帅龙;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7 |
马惠荣;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年03期 |
18 |
刘维,张磊,周艳丽,刘晓亚;痹祺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5年04期 |
19 |
王黎军;帕朱胶囊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
20 |
周忠礼,潘丽华;紫血散治疗外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