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工通气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摘要】:正目的根据兔心在胸腔的解剖学位置特征,在非人工通气的情况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建立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探索这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0只健康中国家兔不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保持兔自然呼吸状态,麻醉后沿胸骨正中从剑突处开始剪开胸骨直至颈静脉切迹,用儿童开胸器撑开胸骨以利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纵行剪开心包,于左室主支起点与心尖连线的中点位置(约左心耳下7~10mm处)用4-0 nylon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室支,作为冠状动脉结扎组。5只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作为假手术组。4周后处死,观测其心电图和心脏组织学特征、去甲肾上腺素激发实验分析心功能。结果冠状动脉结扎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2%(2/9);慢性死亡率28.5%(2/7),二者相近。5例冠状动脉假结扎组均存活至
|
|
|
|
1 |
佟玲;汝鸿羽;齐亮;王勋;高吉;焦洁青;马平;聂瑞娟;王福仁;戴远东;杨阳;杨虎;;用HT_c rf SQUID对动物心肌的受损进行检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
2 |
云伟;于艳秋;卢晓梅;金玉楠;李昆;;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3 |
潘黎明,吴信,周维新,吕凤英,唐跃,孟亮,周燕文;绵羊左心衰竭模型的建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
4 |
王颖;柳顺锁;武广义;孟庆云;;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兔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5 |
赵明;邓套图格;奥·立吉;孙洪涛;;八味沉香散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4期 |
6 |
赵强;;心肌肽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7 |
王静;周玉杰;葛海龙;方哲;韩红亚;高霏;王建龙;;单硝酸异山梨酯类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
8 |
杨俊华,施亚明,周炳元,杨向军,蒋廷波,宋建平,赵彩明,肖滨,刘志华;动态三维超声测量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容积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S1期 |
9 |
吴胜东;葛建军;周正春;徐盛松;曹浩;;犬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及评价[J];武警医学;2007年01期 |
10 |
石姝梅;陆东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检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
11 |
张浩;侯迈;胡盛寿;;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和无创超声评价[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
12 |
张冬齐;孙莉莎;徐江平;;白藜芦醇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6年06期 |
13 |
王芳;潘晓明;刘志跃;王金锐;娜日苏;红华;臧亚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心室局域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年05期 |
14 |
徐信群;曾俊义;应国秋;魏云峰;;大鼠心室重构模型的制作[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
15 |
刘建;范慧敏;汪进益;张治国;曹浩;兰琴;史乾;唐光亮;刘中民;;小鼠心梗模型的建立与无创评价[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年03期 |
16 |
菲琳;;骨髓干细胞可修复受损的心肌[J];国外医学情报;2002年11期 |
17 |
张润峰;李霞;陈运贞;唐克新;马国中;黄宣银;罗再贵;冯瑾;;电刺激小脑顶核下调缺血心肌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J];科技导报;2006年04期 |
18 |
李良;李霞;张润峰;;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心脏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14期 |
19 |
侯春丽;张冬梅;侯学红;杨少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对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
20 |
王芳;王金锐;刘志跃;王淑敏;刘国辉;冯德喜;娜日苏;;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