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抽搐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的机制探讨
【摘要】:正目的:探讨“电抽搐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的机制。方法:主要根据以下研究结果等进行探讨。(1)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多为属于第三类脑基因中的在成年期高丰度表达的脑基因的异常。其发病是这类遗传所具有的或感染等因素所导致的多为神经递质代谢酶类或某些受体的脑基因的表达产物异常,导致了相应神经元中的相应组织功能发生了异常,导致了相应神经元功能的特性发生了异常,导致了所在的脑功能区或神经分布系统的相应功能异常,并可影响与之相关的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在临床上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各种阴、阳性等症状。(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足时足量地作用于脑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相当于一种“持续性应激状态”),经
|
|
|
|
1 |
韩克和;电抽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各种症状的近期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
2 |
严柏相,严明,钟永宁,石春华;精神分裂症患者电抽搐治疗前后脑脊液催乳素水平的改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
3 |
王俊成;高之旭;;老年精神病人52例电抽搐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2年03期 |
4 |
钱卫娟;范俭雄;;电抽搐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
5 |
马文涛,杨来启,李淑艳,王晓峰,张彦,林玉梅,刘光雄,吴兴曲,王蓉容,胡淑芳,邓自和;氯氮平、氯丙嗪对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时血清催乳素影响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5期 |
6 |
朱良君,肖冬梅;电抽搐治疗的发展现状[J];九江医学;2001年02期 |
7 |
孙轻骑;电抽搐治疗后心脏停搏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
8 |
程宇,李正发,沈丽;电抽搐治疗对记忆的影响60例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9 |
施建安;氯氮平合并电抽搐治疗致长期谵妄一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年04期 |
10 |
喻东山;;电抽搐治疗时的心脏危险性[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年02期 |
11 |
陈彦方;;临床精神医学中的抗精神病电疗(综 述)[J];山东精神医学;1991年02期 |
12 |
丁毅华;丁启方;;舒必利大剂量与常量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
13 |
石春华,严柏相,严明,钟永宁;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年01期 |
14 |
陈荣民;;产后抑郁[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3年04期 |
15 |
;《国外医学》第六卷(1979年)全卷分类目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0年01期 |
16 |
刘三源,孙晨敏;电抽搐治疗对记忆影响研究(附30例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6年02期 |
17 |
陆伟玲,邵亚琴;精神药物与电抽搐治疗和院内感染的关系探讨[J];四川精神卫生;1998年03期 |
18 |
赵云云;周小东;丁永涛;李秀珍;朱宏日;;青少年期电抽搐治疗临床实践指南[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年06期 |
19 |
栾清明,孙菊,陆继德,宫玉祥,李金丽,刘汝琴;电抽搐治疗电极放置部位对记忆影响的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1996年02期 |
20 |
诸秉根;;分裂症中海马的损伤[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