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组胺皮肤滴定抑制试验评价抗组胺药物的活性
【摘要】:正 目的应用组胺皮肤滴定抑制试验的剂量一反应曲线下面积,评价抗组胺药物(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的抗组胺活性。方法90名受试者,按随机、双盲的方法单次口服咪唑斯汀10mg,氯雷他定10mg或安慰剂。服药前及服药后2、4和24小时分别进行组胺皮肤滴定试验,记录风团及红晕反应面积,求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AUDRC)。同时,对点刺试验引起的痒觉进行评分。结果服药前,咪唑斯汀组、氯雷他定组和
|
|
|
|
1 |
赵辨;抗组胺药物——比特力(盐酸西替利嗪片)[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年05期 |
2 |
丛宪玲,陈向辉,李晓莉;变应性皮肤病的内用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21期 |
3 |
顾之燕;;变应性鼻炎患者抗组胺药的选择[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7年02期 |
4 |
张兴成;;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1993年05期 |
5 |
苗青;王丽;;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玫瑰糠疹30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
6 |
安芳;;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事;2009年04期 |
7 |
汪昌树,顾统元,刘冰怀;冠心病患者血浆HA和NE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年01期 |
8 |
孔令春;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药导报;2005年09期 |
9 |
吴建平;梅志丹;陶泽璋;耿惠君;;变态反应性咽炎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22期 |
10 |
徐芳;;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2007年01期 |
11 |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03期 |
12 |
周和平;;2007年美国专利到期的药物精选(Ⅲ) 抗组胺药物[J];药学进展;2007年07期 |
13 |
王卫兰;;盐酸氮卓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Z1期 |
14 |
王立伟,卢光启,陈培熹;不同受体阻断剂对组胺抑制和促进孤束核自发放电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1年01期 |
15 |
林宇红,徐建华;组胺释放剂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4年01期 |
16 |
王培荣,秦凤林;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组胺类方法学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7 |
张根社;烹调不能破环鲐鱼体中的组胺——对一起组胺食物中毒所提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5年04期 |
18 |
汪慧菁,姚明辉;组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痛觉传导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5期 |
19 |
程淑锋,林滔,程丽雪;几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对比和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5年05期 |
20 |
F.Bergquist;M.B.Dutia;;前庭功能的中枢组胺能神经调制(英文)[J];生理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