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纳米磁小体的纯化及其检测
【摘要】:细菌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内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其组成为Fe4O3的晶体以脂膜包被。研究表明,细菌磁小体具有优良载体的性质,分别在固定化酶、吸附核酸用于基因枪弹、连接抗体进行免疫检测和载药后进行靶向治疗肿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我室前期的研究,解决了趋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的深层培养问题,细胞的培养水平高于目前报道的5倍以上。本实验比较了不同方法对磁小体的纯化效果。实验证明,细胞压榨机对细胞的破碎效果优于超声波的破碎方法,一次(1000 psi)即可将90%的细胞破碎,而后续的洗涤步骤,只需采用超声波轻微击打,配合磁铁吸附回收,即可获得纯净的磁小体。纯化的磁小体分别经电镜、红外和能谱进行检测。电镜观察表明,其晶型稳定,颗粒均匀,直径多在25~45mm,外膜完整;不同批次纯化出的磁小体在PBS缓冲体系(pH 7.4)中的红外检测波峰分布一致,可作为检验磁小体膜上信息是否完整的有效方法之一;能谱检测显示,纯化的磁小体除含有C、O、Fe、P、N等元素外,无其他杂质存在。本实验建立了有效的分离、纯化和检测细菌磁小体的方法,初步确定了磁小体纯化的标准,也为开发新型的药物、基因、活性蛋白等天然纳米载体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连接抗体进行免疫检测的实验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