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正 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如何确定优先或重点,决策的基础是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趋势、可控程度、居民的需求和卫生资源等,其中以前三者为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也即疾病发生与流行的态势,主要的指标有发病率、流行率、死亡率、病死率和变动幅度,以及死因构成或死因顺位等。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用YPLL作为衡量健康水平指标,直观地反映出疾病危害的严重程度。1993年世界银行用DALY综合了死亡和失能对健康与生命所造成的损失,以此来表示疾病负担。嗣后,WHO和各国都以DALY作为疾病负担的同义词。从死亡率、YPLL到DALY,不仅是统计方法上的演变,更是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深化。但是,如果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考虑,仅以DALY作为疾病负担的唯一指标未免有失偏颇。显而易见,疾病所造成的负担不能只指死亡和失能。
|
|
|
|
1 |
张秀娟;;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2 |
陈立新;;三门峡市结核病疾病负担调查报告[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8期 |
3 |
谢韬,李丹;伤害的现状及其疾病负担[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年05期 |
4 |
;杭州列出疾病负担明细表慢性非传染病社会负担占88%[J];家庭中医药;2005年02期 |
5 |
房巧玲;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尘肺患者疾病负担的初步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年02期 |
6 |
孙东晓,朱士新,陆秋明,李龙江;昆山市慢性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1期 |
7 |
张青献!518033,张世英!518033,梁红英!518033,宁豪丁!518033,朱浴晖!518033,李学云!518033,张雪!518033;深圳市居民伤害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
8 |
丰维加,吴树岭,于宝柱,原卫华,王丽丽,孙政春,包金洋,田鑫,赵景波;2002年城市居民意外伤害特征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年06期 |
9 |
段纪俊;施侣元;;慢性病流行状况、趋势与误区[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04期 |
10 |
章扬熙;第三讲 流行病学诊断[J];中国公共卫生;1997年02期 |
11 |
朱启镕;杨永弘;刁连东;;中国流感嗜血杆菌流行趋势与疫苗免疫决策——2005年中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及其免疫预防高层研讨会纪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12期 |
12 |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董智强;聂少萍;李海康;林锦炎;;广东省居民非致死性交通伤害及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3期 |
13 |
倪建华;黄丽;严卫军;李晋麟;;上海市松江区职业伤害住院病人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
14 |
纪颖;郑晓瑛;;出生缺陷疾病经济负担估算的人口学模型构建[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
15 |
王洪国;陈红敬;钱军程;饶克勤;;我国慢性病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1年05期 |
16 |
杨凤娟;刘美娜;杨晶;张秋菊;;2002~2007年艾滋病健康生命年损失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年01期 |
17 |
邵月琴;张玉龙;张一英;;医院急诊室道路交通伤害监测和疾病负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6期 |
18 |
马丽莉;斐济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Hib)造成的疾病负担和使用Hib疫苗后效果的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02期 |
19 |
薛玲;庞淑兰;关维俊;苏建强;李鑫林;;唐山市部分农村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09期 |
20 |
顾宝柯;袁政安;金汇明;许学斌;林亚萍;陈敏;肖文佳;;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