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测辐射热计的氧化钒薄膜制备
【摘要】:采用射频(RF)反应溅射法,在微结构衬底上制备氧化钒薄膜,研究了氧气压、衬底温度、退火条件及薄膜厚度对薄膜电阻及电阻温度系数(TCR)的影响。在氮气保护下,采用常规退火和快速升降温退火对薄膜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氧分压、退火条件和薄膜厚度对电阻温度系数影响较大,需综合考虑;衬底温度对薄膜电阻的影响较大,但对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较小;与常规退火方法相比,采用快速升降温退火有利于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的提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得的薄膜电阻温度系数可达(-4%/℃)左右,满足微测辐射热计的要求。
|
|
|
|
1 |
吴淼,胡明,温宇峰;基片温度对氧化钒薄膜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4年06期 |
2 |
王彬;赖建军;陈四海;;高TCR氧化钒薄膜研究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5期 |
3 |
杨旭;蔡长龙;周顺;刘欢;;直流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钒薄膜[J];光学技术;2010年01期 |
4 |
周小芳;张辉;李勇;张鹏翔;;氧压对ZnO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11年02期 |
5 |
堀井和夫;水华;;金属箔电阻器[J];功能材料;1978年05期 |
6 |
王宏臣,易新建,陈四海,黄光,李雄伟;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用氧化钒多晶薄膜的制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1期 |
7 |
马铁英,刘焕林,陈刚,杨宇;电子束蒸发a-Si∶Co薄膜的离子注入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4年05期 |
8 |
方广志;李合琴;沈洪雪;宋泽润;;溅射气氛对VO_x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红外;2008年09期 |
9 |
王利霞;李建平;何秀丽;高晓光;;二氧化钒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10 |
马铁英;李铁;周萍;刘文平;王跃林;;热敏材料掺磷非晶硅的退火行为[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6期 |
11 |
余荣;陈学康;曹生珠;杨建平;吴敢;王瑞;尚凯文;;在聚酰亚胺衬底上低温制备超薄热敏铂膜的研究[J];真空与低温;2008年01期 |
12 |
刘飞飞;唐云;张万里;蒋洪川;司旭;;热处理对TaN薄膜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年02期 |
13 |
李文杰;方辉;;氧化铟锡薄膜电阻温度曲线中的滞后现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4 |
聂竹华;李合琴;储汉奇;都智;宋泽润;;磁控溅射工艺对VO_x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红外;2010年09期 |
15 |
毕爱红;朱金华;李定国;李志生;;Mo掺杂VO_2(B)粉体的制备及敏感性能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6 |
韩雷;胡明;吕宇强;梁继然;刘志刚;;对靶磁控溅射制备VO_x薄膜及其退火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7期 |
17 |
张硕,姜胜林,刘梅冬,张弛;制备工艺对氧化钒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06期 |
18 |
梁继然;胡明;吕宇强;韩雷;刘志刚;;退火条件对氧化钒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
19 |
袁宁一,李金华,林成鲁;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结构性能[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20 |
袁宁一,李金华,林成鲁;氧化钒薄膜的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的相关性[J];功能材料;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