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创伤性休克临床抢救探讨

张崇岳  温剑涛  刘忠  
【摘要】:正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创伤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临床实际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操作过程中,各位同仁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供同仁们参考和共同探讨。伤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的区别:失血性休克不一定伴有严重创伤(如刀刺伤后失血过多所致),而创伤性休克常伴有低血容量;失血性休克时,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小,组织中缺乏触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因而抢救治疗相对容易;创伤性休克时,来自创伤组织区的血小板或红细胞被破坏,在血容量不足的条件下便足以诱发DIC。失血与补液比例为1:4的理论依据:在休克代偿期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皮肤和周围脏器血管长期持续痉挛,使组织发生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缺血缺氧,组织代谢成为无氧酵解,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由于进一步氧化而积聚,使组织处于酸性环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乃远福;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黄全玻;;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J];右江医学;2006年02期
3 杨春丽;程爱国;张小平;;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党成相;;创伤性休克67例救治体会[J];海南医学;2008年09期
5 莫华;创伤性休克172例急诊救治分析[J];医学文选;2002年04期
6 候建成;李海军;;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6期
7 杨锦平;陆俊地;何鹏;林铮;蔡泽伟;陈凯;;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09期
8 张庆伟;;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抢救[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36期
9 麦惠强;;创伤性休克103例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21期
10 黄全玻;;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11 庞曰亮;创伤性休克99例抢救体会[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12 赵武民;刘宏斌;黄宗海;杨继震;;创伤性休克时外周血一氧化氮的变化[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13 林洪武,陈荣剑,黄宗海,张庆国;粘附分子在创伤性休克时的变化[J];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14 孙高斌,黄宗海,宋慧娟,杨文宇;氨基胍在大鼠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3年12期
15 张燕峰;王坚;;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NO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12期
16 朱文艺;;创伤性休克及其救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09期
17 孙高斌;一氧化氮与创伤性休克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03期
18 彭祝军;罗云海;黄时雨;;高渗盐水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19 吴恒义;;临床问答[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3期
20 王西莲;李芳;;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岳;温剑涛;刘忠;;创伤性休克临床抢救探讨[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鲁光华;;浅谈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处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3 翟伟;;21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文放;林兆奋;赵良;杨兴易;;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MODS的临床作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江;黄卫东;陈作兵;丁晨彦;平玉坤;;反义PLB载体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心肌钙超载的干预作用[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伯飞;丁政;;严重骨盆骨折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波;;创伤性休克[A];2009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文放;郭晓波;景炳文;杨兴易;陈学云;;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郑华;;高渗溶液霍姆在创伤性休克复苏中的应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学健;李晓英;朱敏;许生敏;何一成;;不同复苏液对创伤性休克血浆TNF-α、IL-6的影响[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作兵;白蛋白对创伤性休克大鼠肺脏保护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罗东林;GR及NF-κB在严重创伤休克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王新友;腹腔途径辅助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李立波;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液对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以及高渗氯化钠复苏对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长毅;血红素加氧酶-1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郑伟;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条件下大鼠血浆和肝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7 段朝军;解冻的新鲜冰冻血浆复苏失血性休克与血管保护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俞晓军;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差异基因的筛查及EPHX2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姜久昆;生理盐水、高渗氯化钠和羟乙基淀粉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Treg、Th1/Th2及Tc1/Tc2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育瑆;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条件下大鼠VAP-1表达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浩淼;创伤性休克时一氧化氮变化及相关治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林洪武;创伤性休克时一氧化氮合酶、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童宗焰;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中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孙英刚;创伤性休克时内皮素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5 王为成;高压氧对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大鼠生存率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金立方;高压氧对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肠道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郑文建;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大鼠UCP2变化与组织差异性损伤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王波;自体血液回输用于腹部伤连续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袁静;IκB激酶在失血性休克继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山茛菪碱的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钱琤;复方高渗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机体免疫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放军总医院一附院急救部 赵晓东马俊勋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 沈洪;如何紧急诊治休克[N];健康报;2008年
2 孙永华;创伤后早期脏器的防护[N];健康报;2006年
3 果宗;地震后的紧急救护[N];中国老年报;2008年
4 蒲昭和;别忘了给伤员保暖[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申玉萍;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时应注意的问题[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王宝华 李水根;高渗盐溶液治失血性休克[N];健康报;2004年
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教授 吴庆华;创伤救治不能忽视血管[N];健康报;2008年
8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献怀;如何提高震后救治成功率[N];健康报;2008年
9 王立群;用低右亦须防过敏[N];健康报;2002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罗学宏;蛇伤急救莫入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