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动学
【摘要】:正50年代,由于药理学家认识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由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所支配,所以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被一分为二.经典的药理学被介定为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另外增加的内容——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被称为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新概念指药理效应只有当药物或其生物代谢
|
|
|
|
1 |
李耐三;中药药动学的特点和参数指导的问题[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年06期 |
2 |
张莉,黄熙,王骊丽;中药药动学血样预处理方法回顾与展望[J];中草药;2000年10期 |
3 |
洪战英,罗国安,王义明,殷学平;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理论[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09期 |
4 |
罗刚;对应用药物累积法研究中药药动学的看法[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年04期 |
5 |
高颖,赵启铎,刘大有,旋秀俊;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6 |
任春晓;;口服中药药动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年06期 |
7 |
林奇泗,陈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评述[J];福建分析测试;2004年Z1期 |
8 |
万丽丽;郭澄;;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J];中国药房;2006年08期 |
9 |
姚丽梅;朱伟;;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领域[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6期 |
10 |
王敏智;王兴;王萍;;色谱技术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11期 |
11 |
孙瑞元,宋建国;以药效指标进行中药药动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年01期 |
12 |
许向阳;王玮;;近年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年03期 |
13 |
姚美村;姜晓飞;陆亚松;乔延江;;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3期 |
14 |
陈日来;李玉珍;李衡梅;刘新宇;李红侠;徐玉红;;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11期 |
15 |
徐小燕;潘林梅;;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9年24期 |
16 |
刘昌孝;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中药现代化中面临的任务[J];天津中医药;2003年06期 |
17 |
王颖琳;安莲英;;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概述[J];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20期 |
18 |
吴金兰;赵云燕;李国忠;;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23期 |
19 |
常明向,徐莲英,陶建生;当归及其配伍药对当归芍药的药动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年04期 |
20 |
伍小波;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