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阳小兰,许清海,赵鹤平;末次冰期以来太行山区的植被演替[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
2 |
任国玉;国外末次冰期极盛期以来陆地植物花粉研究主要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
3 |
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小组;中国中全新世(6kaBP)和末次盛冰期(18kaBP)生物群区的重建[J];植物学报;2000年11期 |
4 |
顾兆炎,刘强,许冰,韩家懋,杨石岭,丁仲礼,刘东生;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末次盛冰期以来的C_3/C_4植物相对丰度的控制[J];科学通报;2003年13期 |
5 |
罗伦德;孢粉双十编码分类鉴定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6 |
潘建国;试论应用孢粉学及其新进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年02期 |
7 |
唐锦秀;华北石炭、二叠纪孢粉生物地层序列和石炭、二叠系界线[J];中国煤田地质;1994年04期 |
8 |
黄赐璇,艾利斯·冯·康波
,让·弗朗索瓦士·多布雷梅;西藏西部表土孢粉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3年04期 |
9 |
尹凤娟,侯宏伟;陕西长武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10 |
倪健;BIOME6000计划:重建古生物群区的最新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
11 |
童国榜,郑绵平,袁鹤然,刘俊英,李月丛,王伟铭;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学报;2001年01期 |
12 |
王翠香,张远涛;模糊数学方法在孢粉分析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12期 |
13 |
张一勇;中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3年02期 |
14 |
周忠泽,庄永龙;透射电镜的孢粉制样技术[J];电子显微学报;2000年03期 |
15 |
孙湘君,罗运利,陈怀成;中国第四纪深海孢粉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3年15期 |
16 |
王永栋,江德昕,杨惠秋,孙峰;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J];沉积学报;1997年03期 |
17 |
;近几千年华南沿海地区植被的人为干扰[J];生态科学;1998年02期 |
18 |
阎顺,穆桂金,许英勤;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英文)[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2期 |
19 |
李百福;腾冲硅藻土层孢粉组合特征[J];云南地质;1994年03期 |
20 |
陈秉麟;东北古新世孢粉组合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