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地区的兰科植物分布特点
【摘要】:正 通过2001和2002两年的野外工作,初步总结了三江并流地区的兰科植物分布特点: (1)离江面海拔高500米以内区域为人类活动区,也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的兰花主要是一些亚热带性质的兰科植物包括:Holcoglossum sp.,Dendrobium sp.,Nervilia sp.,Cymbidiumspp.,Hemipilia sp.,Phalaenopsis sp.,Platanthera spp.等: (2)海拔2400-3000米的区域,为兰科植物分布的集中区域,地生兰和附生兰极为丰富,主
|
|
|
|
1 |
赵运林;刘享平;;湖南兰科植物的开发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1989年04期 |
2 |
郑玉红;钟德胜;;黑龙江省的野生兰科植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3 |
李家美;孙伟娟;朱世新;;《河南植物志》兰科植物学名的订正[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4 |
;兰花的生命周期从细如尘土的种子开始[J];科学世界;2009年08期 |
5 |
陈心启;刘仲健;;兰花 幽香世界[J];森林与人类;2006年07期 |
6 |
王玉兵;杜凡;;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年01期 |
7 |
赵运林;兰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概述[J];植物学通报;1994年03期 |
8 |
夏日红,叶书有;黄山市兰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
9 |
闫光兰;南阳市兰科植物花卉资源现状及利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0 |
黄宝强;罗毅波;于飞海;唐思远;董立;安德军;;四川黄龙沟森林植被中兰科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
11 |
苏辚;唐金明;庄伯桐;刘初钿;;武夷山新发现的兰科植物——宽距兰[J];武夷科学;1985年05期 |
12 |
伯桐;苏金喜;;福建值得引种的兰科植物[J];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05期 |
13 |
范黎,郭顺星;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98年04期 |
14 |
伍建榕,韩素芬,王光萍,吕梅,郭文林;兰科植物菌根研究进展[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5 |
罗在柒;乙引;唐金刚;卢文芸;张显强;;兰科植物内生真菌对其宿主植物生理效应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
16 |
范黎,郭顺星,肖培根;密花石斛等六种兰科植物菌根的显微结构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0年01期 |
17 |
张慧冲;方建新;;黄山市兰科植物的多样性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8 |
罗毅波;;生命为谁美丽 兰花的生存智慧[J];科学世界;2009年08期 |
19 |
田怀珍,易绮斐,邢福武,陈玉芬,谭国光;澳门兰科植物现状及其保育[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20 |
鲍海鸥;胡少昌;陈波红;;庐山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保护[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