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跨临界膨胀机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CO2跨临界水-水热泵带膨胀机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所建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主要分析了冷却水进口温度和流量,以及冷冻水进口温度和流量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冷却水来说,降低进口温度和增加其流量不仅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而且能够降低最佳高压侧压力,使系统能够在更加安全高效的工况下运行。对冷冻水来说。增加冷冻水的进口温度和流量对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非常有利,而对最佳高压侧压力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
|
|
|
1 |
管海清,马一太,李敏霞,杨俊兰;CO_2跨临界循环热力学对比分析[J];流体机械;2004年06期 |
2 |
汤学忠;全低压空分设备启动操作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深冷技术;1975年03期 |
3 |
陈宜林;1LP-16.6/50-6型膨胀机事故简介[J];深冷技术;1976年03期 |
4 |
苏荣礼;55-201型膨胀机维修简介[J];深冷技术;1976年03期 |
5 |
;制氧工问题浅解(二十一)[J];深冷技术;1977年01期 |
6 |
陶兴华;1LP-16.6/50-6型膨胀机支块衬套采用尼龙[J];深冷技术;1977年06期 |
7 |
刘良绅,甘国文;液氦生产中的若干问题[J];深冷技术;1981年01期 |
8 |
李新民;PZK-14.3/40-6型膨胀机气阀螺母的改进[J];深冷技术;1983年06期 |
9 |
邵件
,包裕弟
,沈永年
,冯仰浦
,张朝涵;转动喷嘴膨胀机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4年03期 |
10 |
桂永鑫;PLK-8.33×2/20-6型透平膨胀机的操作[J];深冷技术;1985年02期 |
11 |
K.Kauder;傅敬熙;;利用余热的螺旋膨胀机[J];能源工程;1990年01期 |
12 |
钱伯章;膨胀机回收工艺气体压节能技术[J];能源技术;1995年04期 |
13 |
季照林;透平膨胀机轴承反复损坏故障及修复[J];深冷技术;1997年04期 |
14 |
蔡春郎,周举仁;透平膨胀机六种常见故障的处理[J];深冷技术;1998年01期 |
15 |
李敏霞,马一太,李丽新,管海清;CO_2循环在较低温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流体机械;2003年11期 |
16 |
管海清
,马一太
,李敏霞
,杨俊兰;CO_2滚动活塞膨胀机的摩擦学系统分析[J];家电科技;2004年Z1期 |
17 |
陈逸樵;关于全低压空分设备积液阶段如何发挥膨胀机制冷能力的分析[J];深冷技术;1976年05期 |
18 |
李庆臻;邢同卫;;PLK4500×3/4.83-0.37型膨胀机喘振故障的处理与分析[J];冶金动力;1991年03期 |
19 |
张金土;国外螺杆式膨胀机及其机械工艺[J];机电设备;1994年06期 |
20 |
张小明;主产管理者的好助手——透平膨胀机智能转速表[J];深冷技术;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