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响应拓扑优化设计改进
【摘要】: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在改善结构动力学性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常年在动力载荷下服役的设备,如飞行器、轮船和汽车。在总结研究所得的结果及前人所做的工作中发现,以动力学性能及响应为设计目标得到的最优结构通常模糊不清,很难直接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中。本文提出在动力响应设计中引入静力载荷,同时考虑结构的静力性能和动力性能优化;基于RAMP插值方法,研究了静力载荷和自噪声激励耦合作用下,以结构应变能和位移响应均方值的加权函数最小化为目标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算例表明,引入静力载荷后得到的最优结构不但具有清晰的传力路径,而且最优结构的动响应值也得到了改善。
|
|
|
|
1 |
徐飞鸿,荣见华;多工况下结构拓扑优化设计[J];力学与实践;2004年03期 |
2 |
卜建清,袁向荣,满洪高,高勇利;利用动响应进行结构修改的一种方法[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3 |
吴云鹏;梁坠撞的动响应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陈志坚;利用模态迭加法进行动响应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5 |
张伟;Laplace变换——有限元法计算结构动响应[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6 |
许金余;飞机-道面-土基动力耦合系统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1994年01期 |
7 |
吴云鹏,王建国,李沧海;直升机下落碰撞的动力学响应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
8 |
李清源
,赵瑞安;材料对快速加热的动响应[J];爆炸与冲击;1984年02期 |
9 |
周叮,丁文镜;微重力状态下旋转对称刚性容器中液体的晃动响应[J];力学季刊;1989年01期 |
10 |
吴云鹏,何文章,范志慧,朱世晋,李仓海;多柔体系统碰撞的动力学建模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1 |
吴云鹏,范志慧,李长青,崔红民;结构碰撞的动力学研究及应用[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2 |
宓为建,沈一飞;冲击振动响应下的自适应滤波模型研究[J];振动与冲击;1995年02期 |
13 |
赵丽滨,张建宇,王寿梅;非线性结构动响应的Taylor级数解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4 |
方开翔;刘炳霞;赵琦;;拖缆涡激振动计算及分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5 |
傅炳忠,周永源;气粒两相流与动响应结构耦合下的颗粒动力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6 |
于开平,李静,杨利芳,邹经湘;求解结构动响应的两种有渐进消去特性的算法[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
17 |
何欢,陈国平;空间大挠度梁的有限元动力学响应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8 |
荣臻;邓学蓥;田伟;王延奎;;临界雷诺数下旋成体头部/后体和非对称涡流动响应间的确定性[J];航空学报;2007年06期 |
19 |
艾尚茂;孙丽萍;;理想塑性非线性弹簧支撑刚性圆柱涡激振动响应[J];振动与冲击;2010年11期 |
20 |
任铁;付世晓;李润培;杨建民;;基于模型试验的实尺度立管涡激振动响应预报方法研究[J];船舶力学;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