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利用海口市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海口市滨海旅游区2008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数,并在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环境效应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指数为0.582,结合生态环境质量评判标准,得出该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有退化。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表现出不同状态,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恶劣,未利用地生态环境较差,耕地生态环境状态一般,水域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有林地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处于理想状态。
|
|
|
|
1 |
林彰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镇赉县为例[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2 |
I,saaC J.Schosser;杨俊太;;溪鱼生态学前景展望[J];渔业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
3 |
马利民,陈玲,马娜,刘东燕,赵建夫;几种花卉植物对污泥中铅的富集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5年06期 |
4 |
刘瑞芳;;基于3S技术的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张华;丁亮;苗苗;;科尔沁沙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2期 |
6 |
MK Patel;V Dornburg;BG Hermann;Leo van Overbeek;;白色生物技术在可持续大规模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
7 |
王晨轶;李秀芬;纪仰慧;;黑龙江省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解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4期 |
8 |
李宇庆;陈玲;赵建夫;;施用污泥堆肥对木槿生长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
9 |
张树华;王百田;;晋西黄土丘陵县域景观格局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2期 |
10 |
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
11 |
周伟;袁春;白中科;袁涛;钱铭杰;;基于QuickBird影像的郑州市城区景观格局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7年08期 |
12 |
陈建全;;漳江口湿地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7年02期 |
13 |
宋凤敏;;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对菠菜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
14 |
李建;刘振乾;方建德;;武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
15 |
郑丙辉,郅永宽,郑凡东,李子成;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
16 |
谭秋;李阳兵;;景观生态学中RS与GIS的技术支撑作用[J];科技资讯;2006年31期 |
17 |
肖霞云,萧家仪,张瑞虎,郭平;GIS支持的孢粉信息管理系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8 |
郭志华,彭少麟,王伯荪,张征;GIS和RS支持下广东省植被吸收PAR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19 |
董建军;张庆;牛建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20 |
樊龙江;关于建立植物转基因飘流状况国家和省级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议[J];生物技术通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