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的三江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关系研究
【摘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是水循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管理、规划和优化配置的基础。由于气候、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三江平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强,相互作用关系复杂。通过野外考察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应用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分析了三江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水质较好。地表水与地下水各水体的δD,δ~(18)O关系为δD=5.51δ~(18)O-23.80。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河流流向,δD都呈现贫化的趋势;δ~(18)O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沿河流流向有富集的趋势,而沿乌苏里江则呈现贫化趋势。在同江处的断裂带处,黑龙江江水同位素贫化,电导率低。深井的氢氧同位素比浅井贫化,电导率较小。兴凯湖水由于受到强烈蒸发,氢氧重同位素相对富集;乌苏镇井水同位素含量最贫化。三江平原水体主要是Ca·Mg-HCO_3型,沼泽地表水化学类型是Ca·Fe-HCO_3。在人类活动较大的地方,水化学类型发生了改变,在河流附近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
|
|
|
1 |
杨立顺;;河北省遵化市汤泉地下热水赋存特征[J];地下水;2011年04期 |
2 |
刘耀炜;水化、水位地震预报综合判定方法软件[J];地震;1997年01期 |
3 |
耿杰,任桂香,王忠民,张昭栋;山东地区水化学短临跟踪标志体系的研究[J];地震研究;1999年02期 |
4 |
耿杰,王忠民,张昭栋;山东地区水化学短临跟踪标志体系的研究[J];地震研究;2000年03期 |
5 |
钟国辉,黄界;西藏色季拉山水化学研究[J];山地学报;2001年05期 |
6 |
王非;甘肃武山地区地下流体化学与构造应力关系初探[J];内陆地震;1996年03期 |
7 |
刘耀炜,施锦,曹玲玲,潘树新;水化学参量中短期异常识别方法及效能评价[J];地震;2000年S1期 |
8 |
许秋龙,卢静芳;北天山重点监视区水化学中短期前兆指标探索[J];内陆地震;1999年02期 |
9 |
地里夏提·克尤木;朱成英;;新10号泉水化学测项中强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的研究[J];内陆地震;2008年01期 |
10 |
刘志兴;徐俊荣;李梅英;史志文;;新疆巩乃斯河水化学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年01期 |
11 |
;科学常识[J];水文;1959年07期 |
12 |
高云福;地下水信手流网的绘制与应用[J];城市勘测;1994年03期 |
13 |
田阪茂树;佐佐木嘉三;高元勤;;岐阜县神冈矿山地下水氡浓度的观测(1)[J];世界地震译丛;1994年01期 |
14 |
Edward A.Nichols;H.Frank Morrison;Sounghee Lee;贺宁波;;可控源大地电磁法探测地下水[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6年03期 |
15 |
杨淑贤;于品清;郑水明;蔡永建;;1993年咸宁地震群震害损失及发震成因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1期 |
16 |
刘得福;吕旭红;任多魁;;综合电法在祁连山山前缺水区寻找地下水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6年01期 |
17 |
刘宝华;宋茂峰;;变质岩地区地下水寻找方法的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年03期 |
18 |
尹立河;李清;;国外地下水热运移软件开发现状与趋势[J];西北地质;2007年04期 |
19 |
林统;郑礼巧;陈光跃;;地下水流向测量模型的构建与精度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7期 |
20 |
J.R.菲利浦
,路付明;地球上的水[J];地理科学进展;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