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芦荟大黄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王进荣  王平  孟宪丽  杨永茂  张艳  
【摘要】: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芦荟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计算芦荟大黄素在大鼠各肠段及加入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各实验组的Ka、Papp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组、空肠组、结肠组和回肠组,十二指肠组与回肠组比较有显著增加(P0.05),同时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Ka、Papp均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含高、中浓度MRP2抑制剂组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Ka、Papp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体内除回肠段外各肠段吸收均较好;同时,P-gp和MRP2的抑制剂均可促进芦荟大黄素的肠吸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冬,方建,李建生,张伟宇,刘敬霞,梁生旺;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脑缺血损伤作用比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罗霄山;芦荟大黄素对CCl_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3年07期
3 李臣宇;李新;刘丽军;邹洁;胡芬;李俊英;;芦荟大黄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Ca~(2+)]_i变化的影响[J];中草药;2008年08期
4 李新;温寅飞;满媛;胡芬;王新宇;李俊英;;芦荟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2引起大鼠T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J];中草药;2010年12期
5 程基焱,吴雨岭,段成刚,余鸿,王鑫;芦荟大黄素对豚鼠皮肤黑色素细胞NOS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3年02期
6 张培华,梁杰,罗少军,汤少明,肖佐环,左强,李瑾;芦荟大黄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2期
7 黄丽英;赖丽旻;陈伟;邱樱华;林新华;;荧光法测定芦荟康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薛玉梅;;HPLC测定天雁减肥茶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J];中成药;2006年02期
9 黄齐林;马志刚;曹秋娥;;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6年10期
10 陈立君;孙文武;胡芬;王新宇;刘慧君;杨文修;;芦荟大黄素对大鼠巨噬细胞[Ca~(2+)]_i和释放TNF-α的影响[J];中草药;2007年09期
11 肖丙秀;郭俊明;刘东海;张顺;刘琼;;芦荟大黄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J];中草药;2008年05期
12 于永洲;;HPLC法测定通便宁片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J];世界中医药;2010年05期
13 邹宇非;李传永;;大红口服液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2期
14 方丰伟;廖华卫;梁颖意;陈卉怡;;HPLC测定番泻叶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14期
15 陈琼华,刘楚榕,邱萃华;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Ⅻ.蒽醌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和酵解的影响[J];药学学报;1980年02期
16 路铭,陈琼华;中药大黄的生化学研究 ⅩⅩⅨ.蒽醌衍生物对小鼠P388白血病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17 李国豪,徐邦牢,雷秀霞,潘锦瑶,王蓉,叶惠芬;芦荟大黄素对人肺Ⅱ型上皮细胞F-actin细胞骨架的保护作用[J];广州医药;2004年06期
18 丁晓雯,巫能富,敬璞,丁德蓉;库拉索芦荟与元江芦荟抗氧化作用比较[J];中国食品学报;2004年03期
19 王群,石晶,张焕,倪嘉缵;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重组内皮抑素与芦荟大黄素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学;2005年07期
20 朱伟;王学美;王保秀;;炮制方式对大黄汤中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荣;王平;孟宪丽;杨永茂;张艳;;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芦荟大黄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A];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10年
2 杨珺超;宋康;鲁建锋;陈君峰;夏永良;;补肺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TGF-β1作用的实验研究[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史大卓;;接种Walker256肉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大鼠口腔膜溃疡的研究[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亚宁;陈军;;皮下注射蜜蜂毒肽能成分对大鼠痛和炎症相关行为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张学凯;赵宗江;;三七总皂苷防治大鼠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时昭红;张介眉;王湘宁;韦秀明;;调中颗粒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阚红卫;徐鹏夫;魏安祥;梁燕;杨士友;;柴芩利胆颗粒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鹏;高健;连泽勤;孙晓波;朱海波;;3-脱氧腺苷降血脂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10 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黄世敬;;开心解郁汤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及体重的影响[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涛;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刘敬霞;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武继彪;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MDA受体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郑建明;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能是赤芍801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梁启明;刺五加皂苷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和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许继取;莲房原花青素对老年认知障碍大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唐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机制及黄芪多糖对肺水肿的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刘欢;叶酸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胡怀强;复健片促进MCAO大鼠中枢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郭应信;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的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力;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治疗大鼠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高传长;丹参对大鼠移植肝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3 马庆阳;咖啡酸对CUMS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盖仲辉;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后肌钙蛋白T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昕昕;益髓通经方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大鼠体内TLR4、9mRNA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陈晏林;丹参酮II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黄亚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的干预作用[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艳;rLj-RGD3抗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混合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燕;生大黄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杨京京;解毒活血法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木通对大鼠致癌性的实验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刺五加皂甙对大鼠血管性痴呆有防治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大黄苷及苷元可调节脑缺血损伤大鼠自由基代谢[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吕晓东;杨胜;齐春会等;六味地黄汤免疫基础锁定F-1C[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参七汤可抑制大鼠缺血心肌内皮素的升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李春;人参皂甙在能量代谢、记忆和抗神经毒性方面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王 键 郜 峦;不同中医治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由基和神经元凋亡的动态比较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中药研究专辑(27)[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不同配比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大鼠有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梁尚华 路长林;四君子汤可提高大鼠免疫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