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摘要】:中药是指我国以"中医药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传统药物的总称。几千年来在保障人民的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对中药成分的体内代谢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如何临床用药调整,如何药物剂型等。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西方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亦称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药物体内浓度随着时间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功能:①不断丰富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因为药物浓度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非常紧密,早在1940年Brodie等发现,保泰松等药物在不同种属动物中,产生相同药理反应时,其血药浓度常也都接近。因而充实了药理学的内容。②在临床上为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特别是老人、儿童及不同疾病状态特殊人群。此外在监测药物浓度的变化,减少毒副作用,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③指导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型;提供依据。因此我国卫生部制订的"新药管理办法"中,新药需呈报药物代谢动力学资料。但由于中药大多以方剂形式应用,血液中药物成分复杂,药物代谢动力学如果用单纯的化学测定法有较大的困难(表一),因此目前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应用化学测定法,主要用于化学结构明确且能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其在体内浓度的中药活性成分;另一类为生物测定法,主要用于有效成分复杂或有明确的中药组分和中药单、复方以及化学结构明确但缺乏足够灵敏、特异的体液药物浓度化学测定方法的中药活性成分。第三类则是分析综合不同活性(组分)成分的类别与复方的配伍有对应关系,应用中药复方血药浓度与生物效应相关性,研究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