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英国;水稻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遗传;1997年05期 |
2 |
刘俊,朱英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不育系、保持系苗期基因表达差异初步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3 |
黄青阳,朱英国;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年S1期 |
4 |
周涵韬,朱英国;水稻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体外热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5 |
蔡陈,杨征,朱英国;水稻孢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J];遗传学报;1998年06期 |
6 |
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线粒体蛋白质和DNA的分析[J];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
7 |
周洪生;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的研究现状[J];遗传;1994年01期 |
8 |
黄青阳,李如亮,张端阳,朱英国;新质源水稻雄性不育系马协A的遗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9 |
李传友,王斌;小麦K型及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比较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1998年02期 |
10 |
姚鸿,李传友,谢纬武,吴郁文,张炎,王斌;小麦D~2型与K型、V型、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RAPD比较分析[J];植物学报;1998年10期 |
11 |
蔡陈崚,杨征,朱英国;水稻配子体、孢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体外翻译产物的分析[J];遗传学报;1999年05期 |
12 |
田长恩,梁承邺,黄毓文,刘鸿先;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幼穗发育过程中多胺与乙烯的关系初探(英文 )[J];植物生理学报;1999年01期 |
13 |
胡滨;陈观平;施农农;卢江杰;王慧中;;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4 |
吴豪;徐虹;刘振兰;刘耀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基础[J];植物学通报;2007年03期 |
15 |
卓德艮,叶正祥,汪训明;正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图谱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6 |
李大东,王斌;水稻线粒体atpA基因的克隆及其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J];遗传;1990年04期 |
17 |
夏涛,刘纪麟,瞿波;玉米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18 |
王迎春;赵荣敏;范云六;;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综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6年01期 |
19 |
周涵韬,郑文竹,梅启明,朱英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20 |
谢建坤,庄杰云,樊叶杨,屠国庆,夏英武,郑康乐;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01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