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品种“秋光”太空诱变后代株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摘要】:随机选用47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对经卫星搭载的水稻品种“秋光”突变后代(SP10)的75株系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突变株与引变亲本“秋光”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随突变株和诱变亲本“秋光”之间的差异大小而变化。多数材料都存在多位点突变,表明太空环境可使DNA分子多区段发生重复或缺失等结构性变异,这些结果和通常人们认为理化因素诱变产生少数位点碱基发生点突变不同。
|
|
|
|
1 |
徐大勇;钟环;周峰;卢百关;樊继伟;方兆伟;秦德荣;万建民;;中粳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Ⅱ.黄淮稻区近期育成品种的SSR多样性比较[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
2 |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9年02期 |
3 |
邵元健,陈宗祥,潘存红,张亚芳,潘学彪;70个水稻微卫星标记染色体位置的更正[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06期 |
4 |
应杰政;施勇烽;庄杰云;薛庆中;;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5 |
李亚莉;杨晓曦;赵丰萍;许明辉;;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群体籼粳分化的SSR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6年02期 |
6 |
郝伟;张旭;徐正进;董思言;刘芳;;东北三省水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7 |
陈跃进;张桂权;卢永根;;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法研究水稻亲缘关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8 |
叶胜海;姚海根;陶荣祥;周可明;马善林;李守俊;祁永斌;张小明;;浙江省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和Stvbi-基因的SSR检测[J];浙江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9 |
徐大勇;钟环;周峰;陈庭木;迟铭;李健;江玲;万建民;;中粳水稻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Ⅲ.不同时期育成品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
10 |
齐永文;张冬玲;张洪亮;王美兴;孙俊立;廖登群;魏兴华;裘宗恩;汤圣祥;曹永生;王象坤;李自超;;中国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近50年变化趋势[J];科学通报;2006年06期 |
11 |
马琳;余显权;赵福胜;;贵州地方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0年03期 |
12 |
刘峰,陈受宜,庄炳昌;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大豆遗传作图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1999年06期 |
13 |
杨新道,王传堂,陈殿绪,张建成,徐建志,刘光臻;查询GenBank核酸数据库鉴定花生微卫星序列(英文)[J];花生学报;2005年02期 |
14 |
何风华,席章营,曾瑞珍,Akshay Talukdar,张桂权;利用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建立水稻单片段代换系[J];遗传学报;2005年08期 |
15 |
许丽;李玥莹;邹剑秋;林凤;许昕;陶思源;;高粱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16 |
肖佳雷;辛爱华;张国民;马军韬;尹静;张成亮;孟英;;微卫星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17 |
余渝;张艳欣;林忠旭;张献龙;;棉花种间BC_1群体偏分离的遗传剖析(英文)[J];作物学报;2010年10期 |
18 |
尤明山;李保云;田志会;唐朝晖;刘守斌;刘广田;;利用小麦微卫星引物建立偃麦草E~e染色体组特异SSR标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
19 |
孔德利;谢建坤;庄杰云;樊叶杨;万勇;;东乡野生稻原位圃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20 |
马秀芳;华泽田;隋国民;郝宪彬;吕桂兰;王铮;;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北方杂交粳稻种子纯度的研究[J];杂交水稻;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