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抗滑桩桩顶连接方式的优化设计
【摘要】: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双排抗滑桩有限元模型,分析桩顶连接方式对抗滑桩的侧向位移分布和内力分布的影响,找出最优的桩顶连接方式。桩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无连接、同排相连、前后排相连和全连接等4种方式。通过对比这4种桩顶连接方式可知,前后排相连和全连接均可以使双排抗滑桩的变形相协调,弯矩和剪力分布更加的合理,能更好地发挥前后2排桩的抗滑效果,但是全连接增加抗滑桩的成本。选取同排相连和前后排相连2个工程实例,监测分析发现,同排相连时前排桩的侧向位移和弯矩均远小于后排桩,前后排相连时前后2排桩的位移和弯矩比较接近,这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在双排抗滑桩的设计中,建议采用前后排相连的桩顶连接方式。
|
|
|
|
1 |
朱柳沅;;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探讨[J];科技资讯;2008年16期 |
2 |
王龙飞;;浅谈监理实施细则在抗滑桩施工中的作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1期 |
3 |
胡跃立;;试论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0年S2期 |
4 |
魏作安;许江;万玲;;应用量纲分析法建立抗滑桩间距的计算模型[J];岩土力学;2006年S2期 |
5 |
张培泽;;浅谈土拱效应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
6 |
周波;彭社琴;赵其华;;抗滑桩施工中边坡稳定系数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7 |
王恭玉;;对十堰地区抗滑桩工程失效的认识[J];工程勘察;1989年06期 |
8 |
李长冬;唐辉明;胡新丽;胡斌;;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5期 |
9 |
周波;彭社琴;赵其华;;抗滑桩施工中边坡稳定系数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
10 |
李晓军
,李永泉;预制桩凿除桩顶方法的改进[J];建筑工人;2004年10期 |
11 |
邹广电,陈生水;抗滑桩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法及其优化数值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
12 |
何颐华,杨斌,金宝森,李瑞茹,谭永坚,王铁宏;双排护坡桩试验与计算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2期 |
13 |
刘国强
,孟英;预制混凝土方桩桩顶修补一法[J];建筑工人;2004年04期 |
14 |
白福波,张宪春;深基坑边坡维护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1994年02期 |
15 |
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A.F.VanWele;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打桩时桩端土的静阻力[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
16 |
俞建霖,曾开华,温晓贵,张耀东,龚晓南;深埋重力-门架式围护结构性状研究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
17 |
丁乐太;确保灌注桩顶砼密实的措施[J];住宅科技;1995年02期 |
18 |
何颐华,金宝森,韩义夫,王秀珍,雷光木;高层建筑箱基下满堂摩擦群桩荷载分配的试验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1年04期 |
19 |
邓小鹏,陈征宙,韦杰;深基坑开挖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与工程应用[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20 |
薛兴华;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4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