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岩体移动及矿山竖井井筒变形监测技术
【摘要】: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岩体移动变形对竖井影响及井筒变形监测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利用FLAC和ANSYS软件,对鲁中矿业集团公司小官庄铁矿深部井下巷道支护和矿体下盘岩体加固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针对竖井井筒变形监测问题,采用了ELT—10型倾斜仪和几何监测方法,获得了大量的实测资料,通过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二者趋于一致,从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于矿体下盘岩体加固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加固效果分析,获得了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果。同时,还采用了随机介质理论方法对不同开采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所给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深埋厚大金属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岩体移动影响及井筒变形监测,所获分析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本方法可供类似条件下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岩体移动影响及地压控制参考,在采矿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
|
|
1 |
李文秀;矿山岩体移动的地质因素[J];湖南冶金;1994年06期 |
2 |
李文秀;急倾斜厚大矿体地下与露天联合开采岩体移动分析的模糊数学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
3 |
陈洁锐,姜谙男,梅松华;基于神经网络的岩体移动参数反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
4 |
张德政;分段崩落法开采岩体移动规律及其对竖井稳定性的影响[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8年02期 |
5 |
彭苏萍,孙连英,马春丽;地下开采岩体变形综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6 |
崔瑞;;山东几个黄金矿山岩体移动初探[J];中国矿山工程;1989年02期 |
7 |
何晓光,张敢生;台阶深孔爆破岩体移动速度的高速摄影研究[J];爆破;2005年01期 |
8 |
李文秀,梅松华,翟淑花,乔金丽,赵胜涛,梁旭黎;大型金属矿体开采地应力场变化及其对采区岩体移动范围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3期 |
9 |
陈道清,魏国荣,滕清安;脉钨矿床的岩体移动特征[J];有色金属;1985年04期 |
10 |
张建平;露天矿台阶爆破块状岩体的移动过程分析[J];中国矿业;1995年05期 |
11 |
李发业;露天矿近边坡工业区的地面变形治理及效果初探[J];矿山测量;1997年04期 |
12 |
尚文凯;秦建明;田金泽;崔文斌;杨洪海;;无缆监测系统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06年02期 |
13 |
陈道清;魏国荣;滕清安;;脉钨矿床的岩体移动及其观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1985年Z1期 |
14 |
李文秀;岩体移动的Fuzzy概率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86年09期 |
15 |
李文秀;金属矿山岩体移动分析的模糊数学模型[J];矿冶工程;1989年04期 |
16 |
李科;永丰萤石矿深部开拓及采矿方法选择[J];江西有色金属;1999年03期 |
17 |
高明中,余忠林;煤矿开采沉陷预测的数值模拟[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8 |
李文秀;关于金矿开采地下充填问题研究[J];黄金;1996年09期 |
19 |
李文秀;;山区开挖引起岩体移动的地面效应之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
20 |
李文秀;;山区采矿岩体移动预计方法[J];湖南冶金;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