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地质构造演化的若干问题
【摘要】:南海以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为地学界及工业界所瞩目,多年来中外地质学家对南海进行了不懈的、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们对一些基本地质问题的认识逐渐接近,南海的形成和演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尚存在明显的分歧,作者认为提出来进一步讨论是有益的,它们是:1.红河(黑河)-越东断裂带(包括万安断裂)、李准-廷贾断裂带是华南微板块和印支微板块的分界线;2.南海北缘滨海断裂带不是一条印支-早燕山期的碰撞结合带,而可能只是一条早新生代的断裂;3.西南海盆不存在早新生代的海底扩张,而应晚于中央海盆的扩张,其时限约在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末(23.2~16.3Ma);4.据此提出海陆相连,以海为主,按板块、微板块、地块三个级别,以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壳块体为基本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希望更好地体现朱夏教授"活动论构历史观"的思想,推动南海构造演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
|
|
1 |
;第一章 前言[J];东海海洋;1989年04期 |
2 |
姚伯初;南海西南海盆的岩石圈张裂模式探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2期 |
3 |
陈雪,林进峰;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年代的初步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2期 |
4 |
姚伯初;;南海西南海盆的海底扩张及其构造意义[J];南海地质研究;1997年00期 |
5 |
姚伯初;;中南—礼乐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南海地质研究;1995年00期 |
6 |
;第三章 地磁条带与海底扩张[J];东海海洋;1989年04期 |
7 |
姚伯初;;南海南部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演化[J];南海地质研究;1994年00期 |
8 |
阎贫;王彦林;刘海龄;;南海海盆地形与NW向断裂[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3期 |
9 |
丁巍伟,程晓敢,陈汉林,吴能友;台湾增生楔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变形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05年05期 |
10 |
林长松;唐勇;谭勇华;;南海西缘断裂带右行走滑的地球动力学机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1期 |
11 |
;第二章 重力场与地壳性质[J];东海海洋;1989年04期 |
12 |
姚伯初;南沙群岛万安盆地构造演化史再探讨[J];热带海洋;1997年03期 |
13 |
姚衍桃;詹文欢;;南海南部断裂的分形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2期 |
14 |
张国桢;中美联合调查南海地质第二阶段结束[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6年02期 |
15 |
姚伯初;南海西北海盆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新生代的海底扩张[J];热带海洋;1999年01期 |
16 |
;第四章 地震地层与盆地发展史[J];东海海洋;1989年04期 |
17 |
张训华,朱银奎;大洋钻探与南海的形成[J];海洋科学;1996年03期 |
18 |
姚伯初,万玲,刘振湖,吴能友,曾维军,李唐根,方念乔;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1期 |
19 |
姚永坚;夏斌;徐行;;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南海地质研究;2005年00期 |
20 |
张训华;单向拉张与南海海盆的形成[J];海洋地质动态;199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