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裂纹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摘要】:本文分别应用四分点元法和动态J积分法对动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分析,着重对其结果作了比较,探讨了积分路径的选择对积分守恒性质的影响,以及四分点元的单元尺寸对动应力强度因子精度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四分点元具有所需单元数较少通用性强的优点,但精度欠佳;采用动态路径积分法,只须适当选取积分路径,就可得到高精度的动应力强度因子。
|
|
|
|
1 |
殷家驹,嵇醒;用动力学边界单元法研究动应力强度因子[J];应用力学学报;1987年04期 |
2 |
陈晓岚,毕贤顺,程靳;SH波与功能梯度材料静止裂纹的相互作用[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1期 |
3 |
张传增;;共线周期反平面裂纹的动应力强度因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4 |
黄尚安;刘志久;刘文胜;杨慧;黎振兹;;广义压电动态■积分的守恒性及其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5 |
刘俊俏;李星;;SH波在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直裂纹处的散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6 |
汪越胜,王铎;剪切波作用下圆弧形界面裂纹的动应力强度因子[J];固体力学学报;1993年04期 |
7 |
马海龙;李星;;半无限大功能梯度压电材料中反平面Yoffe型运动裂纹[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8 |
刘志久;李慧剑;黎振兹;黄尚安;刘文胜;杨慧;;机电冲击荷载下狭长压电板双共线反平面裂纹的瞬态响应[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9 |
姜风春,刘瑞堂,张晓欣;三点弯曲试样动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的振动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2年04期 |
10 |
王建国;毕贤顺;陈晓岚;;无限长条功能梯度材料自由边界反平面裂纹动力学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1 |
杨娟;李星;;功能梯度压电带中裂纹对SH波的散射[J];力学季刊;2007年03期 |
12 |
杨贞军;A.J.Deeks;;基于频域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双材料界面裂缝瞬态动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1期 |
13 |
宋天舒;李冬;;压电体中孔边Ⅲ型界面裂纹的动应力强度因子[J];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
14 |
陆万顺;李星;;功能梯度/压电材料层合中裂纹对SH波的散射[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5 |
刘钧玉;林皋;胡志强;;重力坝-地基-库水系统动态断裂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
16 |
冯文杰,邹振祝;多环交界裂纹面在谐振应力波作用下的动应力强度因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7 |
陈晓岚,毕贤顺,程靳;无限大横观各向同性功能梯度材料反平面裂纹动力学问题[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8 |
汪越胜,章梓茂,王铎;界面超高速自相似动态分层分析:反平面情况[J];固体力学学报;1997年02期 |
19 |
冯文杰,邹振祝;多个纵向环形界面裂纹对P波散射的动应力强度因子[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1期 |
20 |
蔡艳红;陈浩然;;剪切载荷作用下胶接材料界面动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J];机械强度;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