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变介质中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应变的时空分布及能量积累的力学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流变介质中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应变的时空分布以及能量积累.求解了二维流变介质中Ⅱ型裂纹问题,计算了应力,应变及能量场.流变问题与弹性问题不同,它是一个不可逆的时空过程,由于介质是粘性性质,外力一部分功花费在粘性耗散上,只有弹性应变能才是地震发生以及震后调整过程中可利用的能量,我们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并绘制了断层周围介质中的应力,应变与应变能场的时空变化图象和应变能积累曲线,讨论了地震孕育过程中能量积累以及地震前兆的某些特征阶段,结果显示,当能量增加速率较大时,一些地震前兆现象可能在较早时期出现.例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在发生前10年就发现围绕庄河有一个隆起地区,这种异常的出现可能就是地震前兆的早期表现.
|
|
|
|
1 |
滕春凯,白武明,王新华;流变介质中亚临界扩展前地震孕育过程的能量积累[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1期 |
2 |
袁海平;王金安;赵奎;;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自然崩落判据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07期 |
3 |
沈军,李莹甄,汪一鹏;地震构造的能量积累和释放特征与新疆天山部分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J];中国地震;2004年03期 |
4 |
敬少群,吴云,乔学军,周硕愚,施顺英;GPS时间序列及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J];地震学报;2005年04期 |
5 |
龙斌,陈儒庆;侵入体顶上带的地质流变学现象[J];广西科学;1996年03期 |
6 |
荆燕;李宏;熊玉珍;范良龙;张世中;孙起伟;董建业;刘凤秋;王海忠;;利用地震矩张量与GPS资料推算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能量分布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
7 |
陈晓发;1.对波兰精选煤矿开采诱发的震灾的连续评估[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
8 |
陈儒庆;热流变构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7年01期 |
9 |
郑先进;刘泽民;洪德全;倪红玉;;重复地震及其在安徽霍山地区的初步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4期 |
10 |
陈有亮,孙钧;岩体力学中流变与断裂的耦合作用[J];力学季刊;1995年04期 |
11 |
赵延林;曹平;林杭;刘业科;;渗透压作用下压剪岩石裂纹流变断裂贯通机制及破坏准则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
12 |
李介成,唐荣昌;西藏阿隆岗日—喜马拉雅地震带中段地震活动性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82年03期 |
13 |
刘文义;中国大陆及其周边板内地震活动的整体演化模式(一)[J];中国地震;1996年03期 |
14 |
程佳;刘杰;甘卫军;李纲;;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地震发生趋势的影响[J];地震学报;2009年05期 |
15 |
邹广;;北天山西段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特征讨论[J];内陆地震;2009年04期 |
16 |
李莹;;火山与人类[J];生命世界;2010年08期 |
17 |
王振才;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背景[J];华南地震;1983年S1期 |
18 |
刘允秀;;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关系的分区统计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
19 |
沈军,汪一鹏;用断裂滑动速率估计小江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J];地震研究;1999年03期 |
20 |
杨国华,韩月萍,谢觉民,周晓燕;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与未来强震活动[J];地震;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