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南极长城站地磁脉动记录的分析

徐宝连  孙纬  杨少峰  朱岗昆  
【摘要】: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于1985年1月至2月在南极洲中国长城站进行了地磁脉动观测,作者采用微型计算机和数字声图仪对记录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Pc 1—4以及Pi2等类型脉动的形态和动态谱.同时,统计了Pc1脉动发生频次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与K_p指数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Pc1脉动中H和D分量的不对称性等某些不常见的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大河,任贾文;6000km横贯南极洲雪层剖面与表面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1年09期
2 陈夏法;;南极冰原正在消失[J];科学之友;1999年07期
3 曹祖德;蒋厚武;;Z80微型计算机在沿岸输沙率计算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1982年02期
4 朱佛宏;南极洲过去的火山活动[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01期
5 朱佛宏;;南极洲的冰下湖泊[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12期
6 史国铭;;南极有个不冻湖[J];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15期
7 冯英进,奚锐锋,张晓帆;微型计算机地震数据图示系统中窗口及动画技术的应用[J];内陆地震;1996年01期
8 蔡观;南极冰层一旦融化[J];航海;1998年01期
9 江年;;南极洲西部冰层减少[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6期
10 陈夏法;;南极有一个神秘的东方湖[J];科学世界;1997年10期
11 赵宁坤;张玲;尤卫红;;纵向岭谷区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6期
12 林良德;;磨刀门河工模型试验仪器设备的研制情况报导[J];人民珠江;1983年01期
13 杨揆一;;南极洲上的特大湖泊[J];科学之友;1997年01期
14 张沁;;洪水凶兆[J];中国科技月报;1998年06期
15 徐双华;最大的冰山再度“苏醒”[J];航海;2005年05期
16 杨友华;南极洲地磁场长期变化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5年04期
17 朱佛宏;南极洲的地球物理观测台[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09期
18 ;南极淡水湖[J];厦门科技;1996年02期
19 章城;;神奇的南极不冻湖[J];西江月;2007年24期
20 陈伯舫;用子波分析法研究Sitka台地磁长期变中的加速度阶跃[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宝连;孙纬;杨少峰;朱岗昆;;中国南极长城站地磁脉动记录的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2 孔祥儒;张建军;焦承民;;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深部电性结构[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屈云升;;单板微型机在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4 贺长明;朱岗昆;;对中国南极长城站哨声观测的初步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5 李树华;;通海地磁与云南新一轮地震危险性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立波;万卫星;赵必强;张满莲;;中低纬地区顶部电离层等离子体密度的年变化和半年变化[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于爱勤;;京津唐地区地磁场变化特征及长期变拟合[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焦明若;张国民;马胜利;刘杰;;含障碍体直面双剪岩石破裂过程中物理场的变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曹玲;董安祥;窦永祥;牛金龙;;黑河洪峰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振国;;唐山5.1级地震地磁Z变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帮兵;基于双频极化雷达技术的东南极冰盖内部结构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唐攀科;成像光谱相似矿物识别及其矿物填图的不确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滕云田;现代地震地磁观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4 张少文;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及其预测[D];四川大学;2005年
5 余怀忠;地震前兆物理模型与地震预测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6 王福刚;同位素技术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南段)水循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7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程先琼;地震层析成像与地幔对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雷久侯;中纬电离层的统计分析与模式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10 郝敏;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凤;东南极Lambert冰川盆地物质平衡与Amery冰架底部通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文娟;新疆奇台县冰川波动与气候、水文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张素琴;我国现有地磁台网资料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刘吉英;东南极Lambert冰川盆地上游物质平衡的时空变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素萍;河西地区降水变化及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张向培;基于冰雷达探测技术的南极冰盖冰层厚度和冰下地形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卜佑军;数字声波测井仪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3年
8 杨新;陕甘宁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凤玲;长江干流水沙关系模型特征、河流地貌学意义及其应用浅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昉;磁云边界层与间断结构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馨莲;南极冰层下曾火山大爆发,它还活着?[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何永晋;本世纪末南极洲将有一条冰川消失[N];科技日报;2006年
3 ;南极洲东部冰体融化逐渐加快[N];人民长江报;2009年
4 谭薇 编译;南极洲冰层危矣[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记者 滕艳;遥感技术洞悉植被覆盖区地质信息[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秋蓉;南极内陆冰盖考察惊喜连连[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何屹;南极冰层下曾有火山爆发[N];科技日报;2008年
8 赵亚辉;我国首次在西沙进行地磁勘测[N];中国矿业报;2004年
9 记者 程刚;地球轨道周期变化影响南极洲气候[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赵亚辉;我国地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人民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