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贺长明朱岗昆  
【摘要】: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期间(1984-1985年),我们在长城站使用GM型宽频带哨声接收机进行了哨声和VLF发射的观测.对资料的形态分析表明,哨声活动的两个峰出现在白天地方时17h—20h前后和清晨地方时03h-06 h.哨声的色散值在白天较大,在子夜后较小。对长城站1月23日和26日哨声资料的详细分析显示出,磁暴期间(1月23日)在不同壳层间传播的哨声的色散值明显降低,这意味着壳层间电子浓度的急剧减少,向下的电子通量为1×10~9el/cm~2·s.在磁暴后三天的1月26日,L=2.8-2.9壳层间存在着稳定的电子回填过程.1月20日获得的定向哨声资料表明,哨声的出口点聚集在磁纬48°-52°之间的一个走向北偏东20°-40°,宽约80 km的条带上而不偏离.由此看来,利用长城站的哨声资料来推求L=2-3壳层间电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等离子体层与电离层之间的粒子交换过程是很有意义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凤鹏,吴宝铃,李永祺;南极长城站生活污水处理前后的细菌监测[J];极地研究;1992年04期
2 张正旺;南极科学考察记[J];生物学通报;1995年01期
3 申庆荣;参加中国南极气象考察随笔[J];内蒙古气象;2001年02期
4 胡胜利;长城站极地气旋与暴风雪天气[J];海洋预报;2004年04期
5 谢又予;论南极多年冻土区的化学风化作用——以中国长城站、澳大利亚凯西站和戴维斯站地区为例[J];极地研究;1988年02期
6 孙洪亮;南极长城站海湾夏季底层海水温度变化特征[J];极地研究;1991年04期
7 孙晋科;南极考察印象[J];城市与减灾;1998年02期
8 马慈光,李民,张永萍,李洪珍,朱沛然,任孟眉;南极长城站大气气溶胶组成研究[J];极地研究;1990年02期
9 张研,姚真,薛全福;南极长城站越冬队员个性和心理特点研究[J];极地研究;1997年03期
10 蒲家彬,傅云娜,陈则玲;南极长城站环境样品中总砷的分布特征[J];极地研究;1997年03期
11 陈善敏,李松如;1985年1—3月南极长城站风的特征[J];气象学报;1987年03期
12 黄耀荣,许淙,尹涛,张海影;南极长城站气压场和风场分析[J];极地研究;2000年02期
13 ;编者的话[J];东海海洋;1990年04期
14 孙洪亮;南极长城站潮汐观测与分析[J];极地研究;1990年01期
15 陈皓文,洪旭光;中国南极长城站室内空气微生物状况[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16 孙洪亮;南极长城站潮汐特征分析[J];极地研究;1992年04期
17 张平,焦丞民,刘长发;南极长城站地磁台的建设[J];极地研究;1991年01期
18 陈肖柏,张永萍;南极长城站积雪及其消融过程[J];极地研究;1991年03期
19 ;时讯[J];海洋世界;2005年03期
20 谢又予,关平,杨绍晋,陈冰如,杨亦男;南极中国长城站地区西湖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环境[J];中国科学B辑;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长明;朱岗昆;;对中国南极长城站哨声观测的初步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2 刘静;万卫星;黄建平;张学民;赵庶凡;欧阳新艳;泽仁志玛;;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电子浓度扰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宋笑亭;朱岗昆;B.Higel;R.Gendrin;;等离子体层顶附近的电子浓度分布[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4 袁运斌;欧吉坤;;利用GPS研究电离层延迟及电子浓度变化规律[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毛田;万卫星;刘立波;陈艳红;;武汉地区电子浓度总含量的自然正交分析及模式预报[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刘程艳;李均之;夏雅琴;陈维升;;全球7级地震震前电离层全电子浓度异常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汪孝清;杨清华;;南极长城站阵性降水的初步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8 汪孝清;杨清华;;南极长城站阵性降水的初步分析1[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董闯;张利明;周庆钢;葛非;黄强;吕传花;陈宝清;王得和;齐育红;黑祖昆;;三元准晶相图上的等电子浓度线特征[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杨清华;尹朝晖;张占海;张林;邢建勇;;南极长城站一次强雪暴天气过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团簇线判据及Cu-Zr(Hf)基三元块体非晶合金形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迟宝全;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伟荣;Zr-Al-Ni-Cu大块非晶合金成分设计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羌建兵;三元准晶形成判据及其在Al-Fe-Ni、Ti-Zr-Ni系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雷奕;从稳定准晶制备非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杨晓东;L-MBE法生长ZnO薄膜的p型掺杂及分析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7 赵必强;中低纬电离层年度异常与暴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8 徐海阳;掺杂ZnO薄膜及ZnO基异质结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周俊;基于介观和多体层面的对于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颜蕊;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火根;基于团簇的三元准晶成分判据及其在Ti-Zr-TM系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新房;Zr-Al-TM(Co,Ni)体系块状非晶合金成分设计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洁;Zr-Al-Ni-Cu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郭秀丽;Zr基块状非晶合金室温压缩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锋;新型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磁性与马氏体相变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6 虞超;电磁波在电离层的传播特性及含碳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姚官生;GaAs/AlGaAs HEMT材料的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李文鹏;低气压感应耦合放电器件研究及模型建立[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艳红;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年
10 李国富;电激励单重态氧发生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陈瑜;27次队长城站首批队员顺利抵达[N];科技日报;2010年
2 杨卫东 王欧;长城站邮政局筹备恢复[N];中国邮政报;2004年
3 本报特约撰稿人 葛剑雄;“就像到了月球”[N];文汇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 艳;金华籍工程师南极过大年[N];金华日报;2006年
5 特派记者 陈瑜;南极科考长城站部分项目完成[N];科技日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王章敏;南极气象:与我们息息相关[N];湖北科技报;2007年
7 余建斌;“雪龙”号破冰船将再访南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邹声文 吴晶晶;我国开始为建立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测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梁现瑞;新“雪龙号”,新任务[N];四川日报;2007年
10 邹声文吴晶晶;我国为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