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稀土掺杂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纳米发光材料,具有毒性低、稳定性好、发光强度高、Stokes位移大等优点,在生物标记及检测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将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与磁性纳米粒子结合,可以使荧光纳米磁性微粒兼具荧光标记和磁性分离操纵两种功能于一体,使样品的标记、富集、分离与检测同时进行,既提高检测灵敏度,又提高检测效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兼具磁性和上转换荧光特性的Fe_3O_4@NaYF_4:Yb,Er多功能纳米颗粒,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磁滞回线和荧光光谱分别对荧光纳米磁性微粒的形貌、磁性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磁性荧光纳米粒子基本为球形,平均粒径在75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绿色上转换荧光性能。当固定稀土离子与Fe_3O_4摩尔比例不变时,以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4 h,pH6条件下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最强。
|
|
|
|
1 |
邵艳秋;尹泳一;陈健伟;;磁性纳米固体酸SO_4~(2-)-TiO_2-Fe_3O_4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2 |
王君,张密林,郑崇辉,景晓燕;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制备研究[J];应用科技;2005年01期 |
3 |
崔建中,潘硕文,程鹏,廖代正,姜宗慧,阎世平,王耕霖;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异三核锰(Ⅱ)铜(Ⅱ)锰(Ⅱ)、镍(Ⅱ)铜(Ⅱ)镍(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11期 |
4 |
赵红晓;胡中爱;孔超;杨玉英;尚秀丽;任莉君;王彦鹏;;NiFe_2O_4纳米粒子的水热合成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6期 |
5 |
沈康;朱敦如;吴艳飞;沈旋;;一维链状叠氮桥联的铜配位聚合物[Cu(N_3)_2(C_6H_8N_2)]_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
6 |
陈文娴;吴耿煌;庄桂林;孔祥建;龙腊生;黄荣彬;郑兰荪;;溶剂对呋喃二羧酸与Mn(Ⅱ)自组装的结构调控(英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
7 |
刘中夏;师文生;;Li—Zn—Cu系铁氧体磁性和铁磁共振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8 |
张鑫;李鑫钢;姜斌;;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合成及表征[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1期 |
9 |
张宁;宋丽丽;李凤仪;;钬对铂重整催化剂改性作用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7年01期 |
10 |
丁建旭;廖其龙;杨定明;周天亮;乔光明;;微乳液体系制备Fe_2B包覆纳米α-Fe及其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02期 |
11 |
李付安;白素贞;杨维春;李清彬;陶偌偈;;N-(3-羧基水杨醛)-N′-(5-氯水杨醛)缩乙二胺铜单核及Cu_2 Mn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磁性[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12 |
要红昌;王宁;李淼淼;李中军;;新颖六核锰(Ⅲ)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1期 |
13 |
付颖;王小云;李国宝;廖复辉;熊明;林建华;;四水合均苯三甲酸二氢钴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
14 |
张文庆;张先富;高银浩;靳雪刚;;MnB_n(n=1~7)团簇的结构和磁性[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9年04期 |
15 |
薛凤春;姜宗慧;廖代正;阎世平;王耕霖;;邻苯二甲酸根桥联的三铜(Ⅱ)和三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
16 |
王博文;(Dy_(0.65)Tb_(0.25)Pr_(0.1))_2(Fe_(1-x)[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17 |
陈伟,谭小娜,黎玉梅,郑吉民,车云霞;具有二维纳米孔径结构Ni_3(H_2O)_6(TMA)~(3-)(TMA)_2~(3-)·2H_2O(TMA=均苯三甲酸)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12期 |
18 |
行春丽;成战胜;屈菊萍;;磁性纳米SO_4~(2-)/Fe_3O_4-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正辛酯[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5年03期 |
19 |
刘波;王硕;鲁哓明;宋福根;萨如拉;;含叠氮桥联配位聚合物分子磁体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20 |
姜炜;杨毅;李凤生;;络合剂DTPA对纳米磁性Fe_3O_4粒子的表面改性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12期 |
|